【專題探索】擴大生質燃料運用面臨之課題與對策
胡立薇 (2007/08/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8期》
多重綜效的生質能源
管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已自2005年正式生效實施,為配合國際公約降低國內溫室氣體排放,並遵循「全國能源會議」、「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及「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之共識結論,經濟部近年來正積極研擬相關政策,以建構再生能源發展環境,其中生質能由於具有促進能源多元化、農業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等綜效,且預期能有效解決國內交通運輸業溫室氣體排放之問題,故廣受政府及民間重視。以下本文將就全球生質燃料應用現況、國內推廣生質燃料之政策規劃方向、面臨課題,以及對策進行探討。
全球生質燃料應用現況
生質能就是利用生質物(biomass)經轉換後所獲得的電與熱等可用能源。生質物泛指由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包括木材與林業廢棄物如木屑;農作物與農業廢棄物如稻桿、蔗渣;畜牧業廢棄物如動物屍體或糞便;廢水處理所產生的沼氣;工業有機廢棄物如有機汙泥、廢塑橡膠、廢紙、造紙黑液;都市垃圾如廢食用油等。而從生質物轉換得到的燃料,皆稱為生質燃料(biofuel),而型態可分為固、液、氣體等,近年來以液體生質燃料亦即生質酒精(bioethanol)和生質柴油(biodiesel)之發展應用進展最快。
以生質酒精而言,美國和巴西是目前全球生產及使用最多的國家。美國以玉米為原料產製的生質酒精,每公升生產成本約為新台幣9.6元,而巴西的甘蔗酒精,其生產成本較低,約為新台幣7.6元。生質酒精的用途,主要是做為添加劑添加在汽油中,以降低原本汽油的使用量。但現階段除巴西完成全國強制添加外,其餘各國皆於特定區域試行後再逐步推廣。不過,排除各國政府政策性推動因素,近年來油價的不斷攀升,也讓消費者對環保節能車愈來愈重視,進而帶動市場對生質酒精的需求。舉例來說,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包括通用(GM)、福特(Ford),以及克萊斯勒(Chrysler)均紛紛投入生產使用E85(注1)汽油的複合燃料汽車(Flex Fuel Vehicle,簡稱FFV)。其中福特更承諾在酒精以及E85加油站均足夠的狀況下,2012年其旗下將有一半車款屬於複合燃料汽車。
另一方面,以植物性或動物性油脂為原料,經過轉酯化反應得出的生質柴油,在歐盟相當受到歡迎。根據UFOP(Union for Promotion of Oil and Protein Crops)的資料,德國、義大利及法國為歐盟最大的生質柴油生產國,而擅長製造柴油引擎的德國是推廣最為成功的範例,2006年其生質柴油銷售量就超過230萬公噸。從料源來看,歐洲普遍以菜籽油為原料,德國所生產之生質柴油,每公升成本在新台幣30元上下;其他國家如美國採用黃豆油,日本回收再製的廢食用油,以及馬來西亞的棕櫚油,都還在降低生質柴油產製成本及推廣用量的階段。最後在實務上,添加5%生質柴油的B5柴油最常被使用,因為此一添加比例無需更換汽車既有化石柴油引擎相關設備,而且遇低溫也不致發生油路堵塞問題(注2)。不過為使車輛作業更為安全,德國四大車廠朋馳(BENZ)、寶馬(BMW)、奧迪(AUDI)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仍在研發新一代生質柴油車款上,投注相當多資源(注3)。
生質燃料、生質酒精、生質柴油、溫室氣體減量、再生能源、能源作物、政策推廣、燃料成本、消費者接受度、永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