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農業用藥的榜首——Bayer
許嘉伊 (2007/03/07) 《台經月刊第30卷第3期》
產業發展現況
1950年起,農耕方法改進,再用外來種和土種雜交後,農作物大大增產,稱為第一次綠色革命。其主要特色是利用穀物雜交育種,再結合新的肥料和灌溉方法,創造了奇蹟似的糧食增產,成就了新世代農業企業的發展,但同時也遺留下土壤水源等環境汙染問題。然而近40年來,由於全球人口數暴增、加上戰亂、政治不安,以及愈來愈惡劣的氣候變遷、可耕地逐漸減少等因素,造成全世界糧食生產不足,饑餓的人口有增無減。1974年,世界四億人挨餓,1999年挨餓的人口增加到20億,顯見第一次綠色革命是無法全面解決全球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
九○年代,廣泛應用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的第二次綠色革命席捲而來。僅管基改作物(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存在食用安全性及轉殖基因流布的疑慮,造成世界各國消費者的接受度差異甚大,儘管如此,基改作物仍被公認為是現階段,全面解決世界糧食生產與饑荒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基改作物的全球耕種面積和市場需求逐年持續穩定成長。根據Cropnosis估計,2005年全球基改種子市場為52.5億美元,搶占了約六分之一的作物保護市場。而主要基改種子市場的競爭者,正是全球作物保護的龍頭農業生技公司。
除了農作物以外,畜禽、水產養殖是人類另一重要的營養來源。相對於自然生長環境,養殖是一種集約化的行為,而密集的生長型態有助於疾病傳播。為了獲得健康的肉類來源,大多的養殖者採用各種動物藥劑及營養產品來預防疾病並增加產值。另外,隨著人類對於伴侶動物(寵物)的日益重視,因為飼養人口的增加與週邊相關產品的花費高,使得伴侶動物市場雖然不及經濟動物市場的一半,卻已成為一個持續成長的高毛利產業。根據Animal Farm Reports報導,2004年全球動物健康與營養產品市場突破200億美元,其中藥品占54%為最大宗,遠超過飼料添加劑及生物製劑產品。全球前十大的動物保健公司都是由大藥廠、大型化工公司、或大藥廠合資企業組成,擁有雄厚的資源作後盾。
公司規模
Bayer原是一家製造苯胺染料的德國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43年歷史,集團業務也由染料逐漸擴張至醫藥、化學、材料及農業領域,銷售超過500種產品,其中最著名的產品是「世紀之藥」-阿斯匹靈。阿斯匹靈已銷售100多年,直到現在醫學上仍被廣泛用於鎮熱止痛,而這顆印有Bayer十字標誌的阿斯匹靈小藥丸,可說是該公司最佳的宣傳員。
農業化學、生物技術、基改作物、農業生技、作物保護、農藥市場、動物用藥、基改種子、Bayer集團、研發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