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台灣低碳能源科技人才發展課題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台灣低碳能源科技人才發展課題

陳彥豪、盧思穎  (2012/09/06)    《台經月刊第35卷第9期》

能源議題是全球共同的課題,多數國家都審慎嚴肅地面對未來可能影響與衝擊。行政院啟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及「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積極推動我國具有良好基礎及躍升能量的綠色能源產業。然而,台灣高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在「供給面」與「經營面」均面臨極大挑戰,在「需求面」方面,人才供需則嚴重失衡,大學以上學歷失業率,從2000年的2.67%逐年上升到2005年的4.78%,屢創歷史新高,接受高等教育,無法增進就業機會。高學歷高失業率意味著,人才培育沒有考慮國家發展和產業需求,供需嚴重失衡(附注)。

在「經營面」方面,台灣每年移出許多白領階級,台灣已成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國內產業急需提升,然而面對人才失衡產生許多問題,全面檢討人才培育、延攬的供需缺口,並從教育、法規、環境與產業通盤檢討,擬訂對策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分析全球人才短缺課題、國內能源科技與產業推動策略、人才需求、現有人才培育計畫,並透過訪談國內低碳能源產業,提出我國低碳能源科技人才發展課題與可能的策略建議。

 

我國能源科技與產業推動策略

台灣自產能源不足且能源進口依存度高達99.2%,近年來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飆漲,不但引發國內物價大幅波動,對國內經濟穩定也造成極大衝擊。而台灣產業結構中以製造業占比最高,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使得經濟成長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無法脫勾。發電業、交通、鋼鐵、石化、水泥等高耗能、高溫室氣體排放產業,多為維持社會運作不可缺乏的民生基礎建設,或中、下游產業重要的支柱。在不改變現有產業結構、能源供給結構與生活習慣的前提下,如欲提升生活品質追求、經濟持續成長,勢必增加能源消耗量與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追求科技的進步與創新,擴大創新能源科技應用,提升國家能源安全,迫使經濟成長、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脫勾,為現階段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我國目前在能源科技與產業推動之計畫,包含:國科會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與經濟部的「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行政院於2009年4月23日宣布啟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以積極推動我國具有良好基礎及躍升能量的綠色能源產業,為使我國得於十年內發展成為能源產業大國,引領台灣社會邁入低碳化與具體落實產業高值化的格局。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該方案執行過程,在人才培育及產業需求面須注意以下重點:(1)國科會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應密切配合經濟部推動綠色能源產業,投入關鍵技術的研發,並培育菁英人力,以厚實我國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基石;(2)經濟部規劃成立綠能產業服務團隊,應實際了解產業的需求,協助產業解決技術瓶頸、投資及經營上的困難,讓產業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用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與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投入領域,包含:太陽光電、固態照明(LED)、風力發電、氫能與燃料電池、生質燃料、能源資通訊、電動車、地熱、二氧化碳捕獲封存與再利用、智慧電網、核能、海洋能、甲烷冰等13個領域。太陽光電、固態照明、風力發電、電動車、能源資通訊、智慧電網、生質燃料屬於國內一定規模的產業。氫能與燃料電池、地熱、二氧化碳捕獲封存與再利用、海洋能、甲烷冰、核能安全等則為較前瞻之科技,在國內尚未有具體產業形成(表1)。

低碳能源綠能產業能源科技計畫人才斷層產學合作系統整合綠色載具智慧電網教育改革產業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