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如何建立合理的財政與租稅制度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如何建立合理的財政與租稅制度

莊朝榮  (2012/01/05)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期》

我國短期財政租稅問題

根據2010年財政統計年報,2009年我國加計社會安全捐的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比率)為18.8%,與OECD國家比較,除新加坡較低為13.2%外,其他國家都相對較高,連競爭對手的韓國亦達25.6%。顧名思義,輕稅簡政是人民所嚮往的,但政府財政長期入不敷出,輕稅只不過是個表象而已,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明顯偏低。我國財政收支餘額,從2000年以來,連年赤字,並沒有改善的跡象,只要遇到經濟局勢劇變,赤字就會擴大。

由於連年赤字,我國債務餘額占GDP的比例,遂從2000年的26.6%,提高至2010年的38.2%。尤其是2007~2010年,我國財政收支餘額占GDP的比例,從-0.4%擴大至-3.3%,債務餘額占GDP的比例,則從33.3%提高至38.2%,目前倒是沒有陷入債信危機的疑慮。問題是,受到歐美債信危機的影響,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勢必趨緩,我國經濟成長也會放緩,政府稅收的挹注仍無法趕上支出的增加,在無法突破增稅的困境下,未來幾年財政赤字仍不可避免,我國的債務餘額恐怕不到幾年就會觸及舉債上限,而影響未來政務的推動。

依據我國公共債務法第四條規定,中央政府在其總預算、特別預算及在營業基金、信託基金以外之特種基金預算內,所舉借之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合計不得超過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之前三年度名目GNP平均數之40%。截至2011年9月底,該比例為34.7%,但若依據2011年預算數估計,該比例將達37.1%。由於今後政府舉債空間受到限制,將會影響公共建設財源的籌措,今後若再遇到經濟不景氣,需要政府擴大財政刺激計畫時,將捉襟見肘,無法紓解不景氣的衝擊。我國「公共債務法」第四條有關法定債務上限所認列的債務,既不包括非營業基金所借的債務,也不計入國庫券等短期借款,同時也排除具自償性的公債。然而美、歐、日所揭露的政府債務範圍,卻將這些長、短期債務悉數計入。由此可知,我國債務占GDP比重低於美、歐、日,並不足以證明台灣財政沒有危機。

事實上,從歐美債信危機的經驗看出,金融危機導致經濟成長趨緩或衰退,使政府稅收大幅減少,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正常經濟成長時期,政府的稅收仍無法支應政府的支出,恐怕就是租稅體制出了問題。眾所周知,我國長年政府稅收不足的主要因素,都是選舉造成的,為了討好選民,爭取選票,不輕易加稅,反而頻頻減稅,加上,社會福利支出的選舉加碼,更讓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這樣的趨勢再持續演變下去,又在國際經濟不穩定情勢及人口老化趨勢下,我國財政債務惡化的隱憂,恐怕早晚會出問題。

 

歐美債信危機的殷鑑

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衰退,迫使各國紛紛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同時為挽救國內銀行信用緊縮,政府大量挹注資金,財政支出急速擴張,但造成財政赤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經濟衰退使政府稅收大幅減少,導致財政赤字日益擴大,政府債台高築,從而演變成歐美債信危機,對全球經濟的長期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而以出口導向帶動成長的我國經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美國聯邦政府已於2011年5月16日達到國會授權的14.29兆美元舉債上限;除非國會在8月2日之前同意將舉債上限提高至16.69兆美元,否則美國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如果美國無法償還國債,全球金融體系將會受到嚴重衝擊,美國經濟將再陷入衰退,全球經濟也可能受拖累而陷入衰退。幾經折衝協商的結果,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赤字削減計畫,將舉債上限從14.29兆美元,提高2.4兆美元至16.69兆美元,另外美國政府承諾將在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3兆美元,美債危機暫告一段落。

然而,歐債危機卻愈演愈烈。從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歐元區國家紛紛採取大幅擴張的財政刺激政策,以提振當時低迷的經濟,尤以歐豬五國(PIIGS)的財政擴張程度為甚,造成這些國家政府在金融海嘯後財政赤字急遽惡化,債務亦急遽攀高。從2007~2010年各國財政收支餘額占GDP的比例來看,希臘從-6.7%,擴大至-10.4%;義大利從-1.5%,擴大至-4.5%;愛爾蘭從0.1%,擴大至-32.4%;葡萄牙從-3.2%,擴大至-9.2%;西班牙從1.9%,擴大至-9.2%。

財政赤字租稅負擔率舉債上限債信危機人口老化年金制度綠色稅制奢侈稅資本利得課稅土地實價課稅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