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智慧能源設施發展現況及課題
呂嘉容、施恩、林恪亨 (2012/08/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8期》
所謂「智慧能源設施」即是能源設施的智慧化,通常為結合通訊、節能、減碳、環境綠化等功能,使能源效率提升,因此想要打造一個能源智慧生活圈,完整的智慧能源設施是重要的,而能否達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排碳量及永續發展的目標,皆須仰賴完備的能源設施,故強化智慧能源設施在建構「能源智慧社區」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探討國際智慧能源設施發展狀況,說明各國智慧能源設施現況與未來執行重點,以作為我國智慧能源設施之拓展借鏡;接著說明我國目前智慧能源設施之現況與未來展望;最後,探討我國智慧能源設施所面臨課題,並提出改善建議。
國際智慧能源設施發展狀況
智慧能源的相關設備與服務一直是受到關注的市場,在智慧能源設施的發展上,各國發展重點與進程各異,以下針對三個不同國家,說明個別智慧能源設施發展:(1)與台灣同為能源有限的日本;(2)技術一直處於領先的美國;(3)起步晚但近年發展快速的中國。
(一)日本
2010年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METI)提出次世代能源.社會系統計畫(智慧社區),是以區域為單位,整合並有效管理電力、瓦斯、熱能與未善加利用能源的能源,再將交通系統與市民生活等部門加以複合組織之結構,選出橫濱市、豐田市、京都、北九州四座城市,進行為期五年的示範驗證計畫。同時日本執行大規模電表導入實證,並訂定智慧電表與智慧瓦斯表的導入時程(圖1),預定於2020年前達到全國導入智慧電表之目標。除此之外,2011年12月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動「ECHONET Lite」為電器設備、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以及智慧電表之間連結的標準通訊協定,已於2012年3月公布修訂版。新版規格涵蓋太陽能電池、蓄電池等能源裝置共約80多項產品,可望加速日本HEMS及智慧電表發展。
圖1 日本智慧電表導入時程
由於目前與智慧住宅相關的各項產品都屬於獨立規格,如家電、感測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中小企業不易進入市場,導致智慧住宅設備難以普及。因此,日本希望藉由通訊規格標準化,讓不同廠商的硬體設備能彼此交換資訊,同時加快設備普及速度。日本計畫最快於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完成國際標準化。
(二)美國
2010年9月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於智慧網路全球論壇(GridWise Global Forum, 2010)提出發展智慧能源策略,其智慧能源設施與技術包括:再生能源併網、大型儲能設備、用戶端管理、智慧電網、數據和資訊安全,以及智慧建築等內容。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2010年統計,全美663家電力公司已完成2,033萬具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裝置,約有76%由民營公用事業(IOU)安裝,多數安裝於住宅用戶(共計13,880,141具)占總安裝數約90%。
智慧能源設施、智慧電網、微電腦瓦斯表、能源效率、節能減碳、再生能源、電力系統、能源管理、智能家居、低碳社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