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前進歐亞非樞紐——土耳其
唐千惠 (2007/06/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6期》
曾經因為惡性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導致國家經濟嚴重衰退的土耳其,如今在財政改革與外資挹注下,正邁向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土耳其於1996年與歐盟成立關稅同盟(The EU-Turkey Customs Union),加上無外匯管制、充沛低廉的勞工、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不但是進入歐盟市場的生產據點,亦是廠商進出中亞與非洲諸國的門戶。
土耳其擁有7,000多萬人口,勝過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個新興歐洲國家的人口總和,深具發展潛力。挾著廣大的內需市場,加上從2002年以來持續進行財政、金融改革,2005年更與歐盟就入盟展開談判,土耳其經濟前景持續看漲,不僅入選高盛證券新金磚星鑽十一國「Next 11」,更成為今年日本BRICs經濟研究所鎖定的五大新興國家「VISTA」中唯一的歐洲國家,被視為是下一波投資的新興標的市場。
政治與對外關係概況
(一)總統大選帶來政治短期波動
土耳其自1980年軍事政變以來,政局一直不穩,內閣更迭頻繁、政治動盪不安。直到2002年,具回教色彩的正義發展黨(AKP)執政後,進行持續的改革與穩定經濟、緊縮財政與貨幣政策等,讓土耳其的經濟景氣逐漸回升。而近年來土耳其的通貨膨脹顯著下降,從2002年的29.7%(CPI Inflation)下降至2006年的9.5%,使得金融市場與外資信心增強,政經情勢較舊政府時期安定。這幾年來,由於AKP黨在國會內占有絕對多數之優勢,對於穩定政局有相當大的幫助,並續行與IMF議定之經改措施,促進土耳其經濟回穩。
然而,土耳其境內世俗派政黨對AKP黨的敵意、反對回教國主張、反對加入歐盟等歧見尚存,使得今年4月的土耳其總統大選,造成AKP黨與世俗派政黨發生嚴重爭議,民眾遊行示威,反對AKP黨推派候選人角逐下任總統。土耳其軍方更公開表態將捍衛世俗派政黨,以保衛土耳其政教分離的政治制度。軍方表態立即引發土耳其各界軒然大波,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可能面臨政治危機。
日前土耳其的總統選舉投票第一輪結果即引發爭議,來自AKP黨的候選人Abdullah Gul在第一輪投票中以10票之差,未能得到土耳其憲法規定議會三分之二的支持,故未能直接當選總統。外界普遍認為,將來即使Abdullah Gul當選總統,短期內土耳其的政局可能會有一段不穩定期,勢必也將影響到經濟發展與外來投資意願,因此AKP黨若能保證遵守國家的世俗政治體制,進行民主改革,並加速土耳其經濟之民營化、縮減財政赤字、持續金融改革,以及積極進行入盟談判,此外建立土耳其國內與國際社會對政府的肯定和信任,將是AKP黨未來欲繼續執政應努力之目標。
土耳其經濟、歐盟入盟談判、政經情勢、外資直接投資、通貨膨脹控制、金融改革、汽車產業發展、地理優勢、勞動力成本、消費市場潛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