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分配不均也要從根本原因改善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分配不均也要從根本原因改善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5/01/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期》

分配問題不能只是頭痛醫頭

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一直是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近年分配不均的情況似乎更為惡化,引起廣泛的討論和衝突。皮凱提(Thomas Piketty)教授的「21世紀資本論」一書搜集許多資料來推論不均的趨勢,並引起全球的討論,貢獻不小。但該書以歷史現象分析為主,並未深入追究其各種原因,因此他談的對策常以對症狀治療為主,較少從更根本的原因下手。一方面可能未能根治問題,另一方面也讓政策有較多爭議,例如對資本課更高稅負的主張,就常有人認為是為公平而犧牲效率,但若能從更根本的原因來採行政策,有些政策甚至可以在追求公平時同時促進效率。本文擬分析分配不均的各種主要原因,而由其中即可發現不少值得採行的對策。促進分配平均化的政策應由各種原因多管齊下,不必只針對表象上的症狀用強制性直接重分配所得及財富的政策。

如果每一個人擁有的資源和機會都相同,並在公平的環境上競爭,只是有些人比較努力或運氣較好,因而有較高的財富和所得,這種分配不均的問題應該不會引太多爭議和衝突。然而現實世界每個人最初所分到的資源卻相當不平均,發展的機會也不均等,競爭機制和稅制等制度更不是對人人皆公平,因此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問題就不只是結果讓人不滿,原因可能更讓人憤怒,所以要真正解決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一定要同時降低資源、機會、競爭機制,以及稅制等助長不公平的因素。

 

資本和土地分配不均是分配問題的基本原因

所得及財富分配不均的第一類原因是每個人最初所分到的資源並不平均,包括人的能力、資本和土地三方面分配的不平均。每個人天生的能力各不相同,雖然說大部分都有其長處,但在市場經濟中畢竟有些人的長處可換到比較高的所得和財富,有些人的長處卻沒什麼市場價值,因此人天生能力的不同,自然會造成所得和財富分配的不均。在經濟相對單純的古早時代,人的能力差異所造成的分配不均問題並不大,體力多一倍的人頂多可得到多一倍的收入。但現代社會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有些特殊的能力如特別好的發明能力、球技、歌聲、乃至於身材,都可能由全世界得到極大的收入,因此能力差異造成的分配問題也漸趨重要。不過,現代社會普遍認為高能力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對能力之市場價值太低的人則要給予協助,所以能力不均似乎並非備受爭議的分配不均問題。

資本和土地分配不均則是最受關注的問題,因為這兩者分配不均的程度遠超過能力分配不均的程度,可以說是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最主要的象徵和原因之所在,所以很多分配政策的主張也是要由改變資本及土地的分配著手。由於人的能力很難傳給下一代,資本和土地卻可以,所以資本和土地可以累積,而造成下一代更不平均的分配。因此土地和資本的累積和遺贈,也常是分配政策的重點之一。不過除了原始資源分配的不均之外,當地價暴漲,以及資本可以得到更多機會與對其他人的控制能力時,土地和資本分配的不均就會造成所得及財富分配更大的不均。這種土地和資本價值的上升及不當獲利,往往是分配問題上更讓人深惡痛絕的現象,因此也應是分配政策該優先處理的方向之一。

所得分配財富不均資本分配機會不公平全球化影響政策改革金融市場稅制不公自由競爭社會資金流向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