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科技在智慧零售的應用與趨勢——以台北市為例
毛驤文.劉名寰 (2022/11/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1期》
前言
(一)疫情衝擊改變生活
經過2020年的COVID-19疫情在全球肆虐,澈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根據2022年年初IMF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受到疫情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5.9%下降至2022年4.4%;而OECD最新估計,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持續下調。
除了帶給全球生命及經濟巨大損失以外,疫情也改變每個產業的生產、經營與服務,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型態。尤其是以實體銷售為主力的零售和餐飲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在過去大多數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都來自實體商圈、購物中心、商店或大型百貨公司,但在疫情期間,若是零售和餐飲商家希望能在封城管控的情形下維持一定業績,就必須從傳統實體零售轉型為「智慧零售」(Smart Retail),結合新興科技維持銷售通路、掌握最新的行銷手段、使用線上工具進行收款和支付以及推展新的購物體驗。
(二)後疫情時代加速智慧零售發展
然而在疫情逐漸降溫後,進入了後疫情時代。因為疫情期間消費者和商家都被迫使用許多數位手段來維持交易,反而讓「數位經濟」、「零接觸」、「宅經濟」、「韌性經濟」等科技應用與觀念深入了人們的生活,也將在疫後新常態中持續發酵。這些技術提供消費者在零接觸和宅經濟概念下衍生新消費型態的可能轉變,也為產業帶來潛在發展機會。
雖然疫情帶給各產業巨大的衝擊,但對產業發展而言,此次疫情也有帶來些許正面意義,例如:消費者與企業對新科技的接納及使用意願較疫情之前高出許多。以台北市為例,2021年年底台北市政府推出「台北熊好券」政策,消費者和店家透過手機App使用熊好券進行消費與核銷,完全沒有使用紙本或實體券,但依然全數順利發出並且使用率高達95%。隱含台北市產業在此次疫情影響下,整體數位化程度和數位轉型意願出現了明顯的進展,此現象背後也蘊藏著諸多產業發展的潛在商機。
傳統零售結合新興科技所成就的智慧零售,不僅能協助消費者、企業和市場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發展趨勢與生活形態,智慧零售也能以更多方式滿足消費者的期望,能以更新穎的方式提供行銷優惠來留住他們,並保持最新最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以及應用新興科技將消費者和獨特的消費體驗進行結合。
可以預期的是,新興科技應用將成為在後疫情時代形塑智慧零售發展、提高消費者體驗及解決業者痛點的主要動能。除了網路技術、雲端技術(Cloud)、大數據、AI及區塊鏈(Blockchain)等技術可以提供生產者與消費者在線上進行互動和交易,也是零接觸經濟概念下重要發展的新興科技。而其他重要技術如XR技術(AR/VR/MR),已在許多重要城市(如台北、首爾、東京等)有眾多應用實例能提高使用者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此外,另一項近期被討論的科技領域是Web 3.0,它是植基於「去中心化」概念的科技趨勢。Web 3.0訴求的是使用者不需在Google、Facebook、Amazon等企業平台留下個資和使用紀錄,將主導權從少數科技巨擘歸還至創作者或使用者手中,將網路轉化為一個大型資料庫。
智慧零售、新興科技、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行銷技術、支付科技、消費者體驗、AI應用、數位治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