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亞洲影視園區發展概況
杜依芳 (2012/07/06) 《台經月刊第35卷第7期》
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趨勢下,內容創製是影視媒體產業價值鏈體系的核心價值之所在,特別是在數位科技的進化,以及全球性影音多元超級市場的相關概念之下,影視媒體的產業發展與市場表現,早已呈現高度的競爭狀態。
然而,即使目前國內資金能夠支援大成本的電影製作,也因為並無專業的影視園區提供各種不同的時光場景,因此,我國業者必須在國內拍攝場景有限下,前往中國尋找適合的場地,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交通成本外,也侷限我國類型電影發展,再者台灣影視相關聯產業及就業情形並未能就此受惠,影視作品在曝光後所帶來的觀光價值也未能在國內彰顯。
影視業者對於國內影視拍攝環境感到憂心,如果不能及時將產業能量聚集,降低中國磁吸效應,使人才回流,即使目前國內有再多優質影視作品,未來勢必仍然會走向蕭條一途,也因為台灣並無相當規模或者系統化的影視園區來支援拍攝製作。
本文將主要探討日本、韓國及中國影視園區之樣貌,並整理園區類型、經營模式、利基點等特點,作為我國未來設立影視園區之參考(表1)。
表1 日本影視片廠主要概況
亞洲主要國家影視園區現況
(一)日本
1.京都東映電影製作中心
東映電影製作中心分為兩大中心,分別是東京東映電影製作中心及京都東映電影製作中心。前者主要以室內攝影棚為主,後者則是以京都東映電影製作中心為主要場景,因提供相當充足的日本古代建築場景,因此該片廠的生產多以大和劇為主。
2.日本放送協會
在全面數位化的時代,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台透過網路及其設備、DVD提供觀眾更為豐富的內容,並積極以更多媒體形式的訊息,增加視聽眾與NHK之間的聯繫。主要數位化的措施有:透過開放數位製作生產系統的租借、擴大數位節目生產數量及規模,以及規劃實施提升數位節目內容企劃競爭力之政策措施,提高除了NHK及子公司以外之節目製作能力,因此2013年衛星發送頻道委外製作率必須達到40%,地上發送頻道則必須達到25%,以利提升日本境內內容製作業者之製作能力。
3.富士電視台
富士電視台總部片廠建立於1997年,主要任務為完整台內節目產製結構的缺口,同時該電視台亦有效運用外部片廠及編輯室。為了提供戲劇及各類型節目一個穩定的產製結構及產製效率,以強化未來內容產製之能力,富士電視台即投入鄰近總部的新片廠建設,共提供了18層的樓地板面積(其中十層為總部提供),並整合錄音室及後製設備在同一地方,創造一個先進及強大的內容供應組織,將帶領影視產業繼續前進。
該片廠將參與製作中的所有流程,從企劃到錄音、剪輯及完成,提供更好的內容,同時改善製作效率及獲利能力。新的片廠配備最新的數位電視設備,不僅可以生產戲劇及不同類型之節目,提供更多種不同數位內容擴充,範疇自電影到手機娛樂,成為一實質的數位內容工廠。
影視園區規劃、數位內容中心、拍攝基地建設、產業群聚效應、影視數位轉型、觀光整合策略、影視產業政策、跨國經驗借鏡、製片支援平台、文化創意核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