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馬夏爾的成長過程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馬夏爾的成長過程

施建生  (2014/12/08)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2期》

當代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曾在他最後一本遺著「經濟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中,表達英國經濟思想發展到了1870年代出現一個「馬夏爾時代」(Marshallian Age)。(注1)那麼,馬夏爾(Alfred Marshall)是何許人?他對經濟學有何貢獻?這些就成為大家所關注的問題。當馬夏爾於1924年逝世時,當代另一位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為表示對他的老師馬夏爾的崇敬與懷念,曾寫了一本優美完整的「馬夏爾傳」(Alfred Marshall, 1842~1924),對於上述的那些問題都有所解答敘述。(注2)現在我們就可先以他這本傳記為依據略作傳述。


一、父親的期昐

馬夏爾於1842年出生於倫敦近郊的Clapham,父親William是英格蘭銀行的一名出納,性格嚴正,為一位篤信福音派新教的虔誠教徒。

當馬夏爾九歲時進入當地的Merchant Taylor's School攻讀。他父親時常想起詹姆斯.彌爾(James Mill)如何督促兒子約翰.司徒.彌爾(John Stuart Mill)向學的故事,對於馬夏爾在學校中課務的進展一直非常關心,尤其是對其中的希伯來文(猶太文,Hebrew),總是要他念到晚間11時方可休止。

由於在校期間成績優良,1861年時他就獲得獎學金,取得進入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Oxford)的許諾,三年後還可升為研究員(Fellowship),其所可享受之未來安全保障與當時最著名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的伊登獎學金者(Eton scholar)所能獲得的完全相同。他父親獲知以後感到非常喜悅,因為這是獲得神職任命的第一步,他一生最希望兒子能成為一位傳教士。但馬夏爾並不感到興奮,因為傳教並不是他將來很想要擔負的職務,他對這種偏重古典文學的獎助並不很傾慕,他當時所喜愛的是數學。


二、個人的性向

根據凱恩斯的敘述,馬夏爾後來常時憶起他那位專橫的父親,如何使他晚上不能入睡而專讀希伯來文,以求有良好的成績。同時禁止他讀數學,一見到他拿著數學的書就感不快。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只好在上學時將數學書藏在自己的衣袋中,然後在行走時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加以思索,期能在心中求出解策。他的數學老師覺得他有數學的天才,而他父親卻毫不能理解。

總之,在馬夏爾看來數學是他的解放,他不能再到牛津去讀那些死的文字,而要到劍橋去找生命的源泉。但他父親不夠富裕,無法負擔放棄牛津獎學金後所需的費用。在這種困局中,他好心的叔叔Charles願意借錢給他們解決困難。那麼,這位好心的叔叔如何會有這筆款呢?後來到1875年,馬夏爾還想到美國一行,所需旅費也是由這位好心的叔叔借貸的,這筆錢款也非小數,他又何能如此富有呢?據凱恩斯記載,這是當澳洲發現金礦時,他攜眷前往並在那邊創設了一個畜牧場。當金礦業衰落時,他自己規定凡身體無缺陷的與他同輩的人都不僱用,只僱盲人、跛者與殘障者。當黃金巿場旺盛達於極點時,所有體力能勝任的人都回到礦場,結果只有他一家牧場仍能照常營業。他就這樣發了一筆財回到祖國而能夠幫助他的侄兒解決一時的窮困,實現他的美夢了。(注3)

馬夏爾傳經濟思想史劍橋經濟學派數學經濟分析倫理與經濟格爾特學社形上學轉向社會不平等經濟學教育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