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金廈自由經貿區合作前景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金廈自由經貿區合作前景

莊朝榮  (2014/12/08)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2期》

突破兩岸ECFA後續磨合的瓶頸

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2年歐債危機的影響,兩岸經濟都面臨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壓力。在中國,為了因應全球化及區域整合的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並以上海自由貿易區為試驗據點。在廈門,亦結合廈漳泉及平潭共同提出自由貿易區的申請。在台灣,為了突破當前法規的限制,也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進一步的自由化,期能增進企業的經營彈性,提高競爭力。兩岸都在為自由經貿區的推動不遺餘力,儘管目前ECFA服貿協議和自經區條例都在立法過程遭遇到阻力,但台灣朝向自由化,以因應區域整合的趨勢不會改變。

儘管ECFA開啟了兩岸經貿自由化與經濟整合的發展進程,但發展進程受到兩岸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雖然兩岸經貿依賴程度很高,但在制度、市場規模、廠商規模、開放程度,以及產業及經濟發展水準上仍存有甚大的差異,在經貿政策協調上確屬不易。ECFA後續推動的確面臨兩岸產業合作與競爭的挑戰,兩岸區域整合可能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磨合。近五年多來兩岸產業合作的推動,始終面臨許多阻力,包括信任、潛規則、國民待遇、市場准入等諸多障礙,但要站在公平的立基點合作必然有所困難。兩岸終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市場化和自由化的程度也有極大差距,以整個經濟體談合作確實相當困難。尤其是服務業的開放影響更大,較關稅的降低更形複雜。雖然兩岸都朝自由化的方向前進,但中國畢竟是開發中國家,人均所得與台灣仍有不小的差距,服務業的開放對中國來講經驗仍舊不足,兩岸ECFA服貿協議的後續談判仍將面臨許多障礙。

因此,要推動兩岸區域整合,可能需要借鏡實施大三通之前,先落實小三通的做法,也就是先成立金廈自由經貿區。事實上,為加速海西經濟區,以及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廈門除了申設自由貿易區之外,也被規劃為對台實施區域整合的試驗基地。而海西經濟區及廈門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將帶給金門縣巨大的機會和挑戰。故金門縣的因應之道為:利用區位優勢及特殊戰略地位,建設以兩岸為特色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再尋求超越自由經濟示範區,成立金廈自由經貿區,以利吸引中國資源,或分享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效益。在ECFA後續發展阻力重重之前提下,成立先行先試的金廈自由經貿區,或許可跳脫兩岸區域整合諸多不必要的阻力。而欲成立金廈自由經貿區,金廈兩地政府必須各自先行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或自由貿易區。

 

廈門致力布局自由經貿區

現階段在全球化及區域整合,以及進入深化改革的發展趨勢下,經貿自由化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走向。但中國仍處於開發中經濟體,要比照西方自由經貿體制發展有其困難度,中共高層遂採取較為謹慎的做法,希望走出一條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為了因應中國經濟逐步朝向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發展目標,首先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落實深化經濟改革的典範。在中國各地亦掀起競相申請成為自由貿易區的熱潮,但以內容缺乏創新,重演圈地開發的老路居多,中國當局不得已緊急下令暫停審批申請。廈門市亦在自由貿易區申設之列,由於至2020年廈漳泉大都市區將同城化,現階段即以廈漳泉大都市區名義申設自由貿易區。

ECFA自由經濟示範區金廈自由經貿區廈門特區服務業合作制度創新區域整合產業互補海西經濟區對接平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