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挑戰:數位貿易戰

 

台經月刊

 

【社論】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挑戰:數位貿易戰

台經院  (2021/01/08)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期》

   自川普上任以來,國際貿易市場氣氛驟變,多年來全球化的共識被打破,美國吹起「公平貿易」的號角,「美中貿易戰」成為國際貿易討論最熱烈的議題,同時中國積極推RCEP於落實2020年年底少了印度RCEP式生效,再加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及數位經濟革命持續發酵,進一步加速全球經貿版圖轉型,未來十年將會是關鍵時期。除了上述重大議題,美歐在數位經濟的角力火藥味也快速增加,兩國對於數位服務貿易爭論始終沒有共識,戰事可能隨時爆發,這場遍及全球的競爭已悄悄開打。

2016年歐盟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20185正式上路GDPR除了大幅強化個人資料隱私的權利及保障,「資料可攜權」、「自動化決策反對權」等條例的設計,是為了避免亞馬(Amazon)、臉(Facebook)、谷(Google)等科技巨頭壟斷數(Data)的局面,國「國家資訊自由委員會(CNIL)2019年裁GoogleGDPR,並重5,000歐元,這GDPR上路後的第一起判決,雖Google出上訴,但已經被法國高等法院駁回。

其次20183月歐盟執委(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數位經濟公平稅草案(Fair Tax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針對全球年收入超7.5歐元的跨國大企業課徵數位服務(Digital Services Tax)20197月法國通過「法國數位稅草案(France's Digital Tax Bill),成為歐盟第一個徵收「數位服務稅」的國家。由於法國大多數的大型數位服務企業多未在其境內成立公司或機構,成為長期租稅的漏洞,依據該法將課3%數位服務稅,並將回溯至201911

由於這些大企業絕大多數為美國公司,川普政府亦不甘示弱,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啟301條款調查,並以報復性關稅手段鎖定法國進口酒類,揚言將會對來自法國的商品課徵最100%的報復性關稅,但法國僅表示願意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OECD)提出的數位稅制改革辦法調整,高OECD版本之稅金將會全數退還。

此外20194月歐盟理事會通過「著作權指令(Copyright Directive),法國於同10月通過並開始施行,其中因為「鄰接權(Neighboring Right)的規範,包含出版社、雜誌及媒體在內的創作者可向大型數位平台索取版權費用,例如Goolge新聞」長期以來搜集並摘要各家新聞媒體的報導或文章,引發許多媒體業者的抗議,傳統媒體苦於發行量持續萎縮,Google新聞卻利用搜集各家媒體的報導獲得巨大流量及廣告收入,這並不公平,法國媒體聯合提出申訴,法國主管機關要Google必須要在三個月內與當地的媒體及出版業者取得授權共識。

隨著數位時代實現,傳統貿易規則不足之處漸漸浮現,雖APECOECDWTOG20等國際重要會議及組織都將其列入討論議題,數位貿易規範亦成為國際間近年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不過當前各國對於數位貿易規範仍未有明確的共識,若從國際經濟實力來區分,美國、歐盟及中國三大經濟體的態度與立場都不一樣。

美國主張尊重市場趨勢、降低限制為目標,背後原因亦簡單明瞭,其是當前全球數位服務貿易的領先者,除了中國市場進不去,美國大型數位公司在各國市占率都是遙遙領先,只要自由開放,美國優勢就能進一步擴大。

歐盟由於境內的市場被美國侵蝕,歐盟執委會近年花十分大的力氣在推動數位法規立法,除GDPR、數位稅、著作權指令之外2020年年初又拋出「人工智慧白皮書(White Paper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歐盟資料策略(European Data Strategy)及《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等政策法規,企圖從法規及政策角度保護與培育境內的數位企業成長之外,更想透過制訂全球標準的策略,維持及強化自身數位競爭力,並透過數位經濟法規領先性,提高全球地位的話語權。

一方面,中國由於施行計劃性經濟,其是數位化程度、數據資料最完整的國家,不過整體實力仍輸美、歐一大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中,提出「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及「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三點倡議,加上過去數度提出的「網路主權(Cyber Sovereignty),簡言之,中國主張支持各國對於境內數位經濟的管制,但同時應共同協助開發中及低度開放國家參與數位貿易,致力於消除數位落差,從市場的解讀來看,中國設法將其數位技術輸出至開發中國家,進一步擴大市場。

合上述,很明顯三大經濟體對於數位貿易的態度及立場均不相同,如OECD推動國際數位稅版本所遇到的窘境,數位強權美國退出談判,歐盟再度強調2020年年底前無法OECD的框架下達成協議,就會在歐盟範圍內實施其數位稅制,兩大經濟體數位稅戰一觸即發,單單數位稅的討論就如此困難,恐怕數位貿易規則共識的形成將會遙遙無期。

最後,國際數位貿易規則的制訂最終還是得看美、歐、中這幾大經濟體誰打贏,唯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推動數位經濟規範的速度加速,台灣雖與歐盟直接貿易的比重不高,但數位經濟無國界,還是需關注歐盟數位經濟法規的制訂及變化,提早規劃因應對策。

其次,長期以來出口產業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電子產品生產具強勁競爭力,然而數位經濟貿易是全球發展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意味著未來全球貿易將不再局限於貨物、資本跟人才,各種資訊、資料的加值及商業化,影視音創作、雲端運算O2O服務、金融科技等數位化的服務交易,將會比傳統商品貿易更加便捷及快速,潛在的商機更大。

同時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數位貿易因為進入門檻低、直接面對所有潛在消費者、不用擔心跨國法規、支付簡單、不用出國就能完成跨國交易等特性,十分適合台灣服務業、科技業甚至中小型製造業的切入,雖然同時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多,但這是實打實的新興商機,也是台灣加速進入數位經濟的契機。

數位貿易數位稅戰GDPR數位服務法人工智慧白皮書網路主權數據商業化中小企業數位經濟跨國交易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