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文化美食——行銷台灣地方品牌新契機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文化美食——行銷台灣地方品牌新契機

陳貴凰、高培偉  (2019/07/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7期》

   文化美(Cultural Gourmet)是指以「文化」觀點出發,將原屬於某一時間、地方或人物之飲食潮流,能顯現當地的生活型態與地方文化特色,經由包裝設計所發展出具深度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整體餐飲體現,包含:有形與無形商品(陳貴凰2009。藉由不同地方特色文化包裝體現,讓平凡無奇之在地飲食Local Food1)變得與眾不同,也讓美食提升到不僅是味覺享受,更能獲得其他心靈層級的感受,開創文化美食加值的餐飲服務概念(陳貴凰、黃棣華2010)。而「台灣文化美食」定義是以台灣文化為基礎,來詮釋與包裝美食的內涵稱之;符合上述定義規範之餐飲相關業者謂之台灣文化美食產業,包含:餐飲業、食品業、觀光業等。

   文化美食行銷是形象話題而已,還是真的商機呢?有助於台灣地方品牌經營嗎?
 

以在地飲食文化作為地方意象行銷興起
(一)飲食/美食是地方意象代表之一

   透過眾多文化美食行銷個案可以發現,人們藉由當地飲食的體驗消費,來認識造訪目的地之特色與文化,進而在腦海中烙下深刻記憶,成為地方意(Place Image)或觀光旅遊目的地意(Destination Image)符號。例如:台南的虱目魚湯、台中的珍珠奶茶等,後者甚至已變為「台灣意象」代表之一。另外,在台中的產業品牌經營,例如:大雅「三風製麵」以在地生產小麥、蕎麥、香蕉推出小麥茶、蕎麥麵與香蕉麵,而后里「星月大地休閒景觀園區」(以下簡稱星月大地)結合在地盛產的花卉、水果,來推動文化美食行銷,是值得鼓勵之處。
(二)當地飲食意象來行銷地方品牌

   「在地飲食」被視為一個國家/區域/城市意象的特色代表,國際觀光客常見透過舌尖體驗來認識旅遊目的地,可活絡增進當地經濟發展(陳貴凰、李承宇、吳政和,2019)。在台灣以飲食意象執行地方品牌行銷的作為,包含:經濟部1989年起提出「一鄉鎮一特產(OTOP)的發展目標,2009年政府規劃「台灣經濟轉型行動方案」時,將「美食國際化」列為十大重點服務發展項目之一2010年起執行「台灣美食國際化行動計畫」,在產官學攜手努力推廣「台灣美食」,逐漸打出品牌,成為台灣意象之一,吸引觀光客來台(2)。同時,結合綠色餐飲的意識,傳遞「食當季、用在地」消費價值,已逐漸成為文化美食行銷的核心元素。例如:「星月大地」以在地特產火龍果花苞入菜的「夜幕仙子燉烏雞」,就能成為一道必點的在地名菜,吸引觀光客為它專程來外埔、后里消費,並協助解決火龍果產季生產過剩之問題。
(三)地方品牌的價值來自文化美食的體現

   品牌是要被經營出來的,非只是個名稱或圖騰,地方品牌更必須與在地的生活文化做聯結,品牌方能立足生根。而「文化」是飲食的靈魂,透過文化表徵詮釋,將「飲食文化」中「美食文化」翻轉,昇華成為「文化美食」,以文化為基礎的故事串聯,來發展「話文化」、「賞美味」的新飲食體驗。藉由「說菜」、「演菜」的活潑新餐飲服務體驗行銷,以增添非去不可的記憶點,進而達到舌尖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之目標(陳貴凰、李承宇、吳政和,2019)。

台灣美食地方品牌文化美食飲食文化觀光行銷產業發展在地特色餐飲業綠色餐飲台灣觀光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