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TPP的發展與我國的因應之道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TPP的發展與我國的因應之道

許峻賓  (2012/06/12)    《台經月刊第35卷第6期》

2005年「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正式簽署,原始會員包括:紐西蘭、新加坡、智利、汶萊,是全球第一個跨太平洋的複邊FTA。在2005年生效的TPP文本中,規定會員們必須於2015年將全部產品的關稅降為0%,且其涵蓋自由化與便捷化的部門別包括:農業、製造業、服務業、投資、智慧財產、勞工、標準與一致性等,是一個高品質且廣泛部門別的FTA。

2009年2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任,經過美國國內幾次聽證會與公聽會後,基於美國新政府國際經貿戰略的考量,遂於2009年11月APEC領袖高峰會議期間,正式對外宣布美國將全面參與TPP的談判架構(附注)。

截至目前為止,參與TPP談判的國家有九個,分別為新加坡、紐西蘭、智利、汶萊、美國、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均為APEC會員經濟體),並至2012年5月止,已進行12個回合的談判會議。其他潛在的參與談判國尚包括: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國,與九個TPP談判國進行雙邊諮商,以爭取正式參與談判。TPP因為美國的加入而產生一股亞太經濟整合的新動力,並首次在2010年的APEC領袖宣言中表明:「FTAAP是APEC邁向區域經濟整合(REI)的主要手段,且FTAAP將藉由TPP、ASEAN加三、ASEAN加六等FTA,以達成廣泛FTA的目標。」

TPP的發展對APEC的未來而言,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而且美國儼然成為TPP的主要推動力量。未來,若有更多的APEC經濟體宣布加入,TPP的重要性極可能超越亞太地區其他的多邊FTA。

 

現階段TPP談判的進展與可能困境

(一TPP談判進展

TPP談判自2010年迄今已進行12回合(表1),每回合談判工作均在九個談判國中輪流舉行。TPP談判共分為24組,依據議題類別在每一回合分別展開談判,而其中第24組設置「跨領域特別小組」,負責中小企業、競爭、發展與法規調和等「水平議題」(horizontal issues)。

 

1 TPP談判回合一覽表

 

水平議題包括如何協助創造有效率的供給鏈及如何創造一致(consistent)與可相容(compatible)的規範來使貿易更方便。這些議題並不是致力於移除規範,而是著重如何促使這些規範更為有效。在談判過程中,該小組主要鎖定TPP如何協助中小企業在成員市場中拓展貿易,其次則是聚焦於經商便利,討論競爭力與全球供給鏈。最後,該小組亦關注發展(development)與法規一致性(regulatory coherence)議題(表2)。


2 TPP談判分組

 

依據2011年11月所公布的TPP談判進展綱要,相關內容涵蓋如下:

1.TPP協定的主要特徵包括:

(1)廣泛的市場進入。

(2)完整的區域協定,如建構完善的生產與供應鏈、創造工作機會。

(3)建構橫向連結的貿易機制,包括:法規謀合、競爭力與商業便捷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4)強化經濟發展機制,發展數位經濟與綠色技術。

(5)建構一套融合新興貿易議題的新協定。

TPP談判FTAAP亞太經濟整合法規謀合自由貿易協定智慧財產權供應鏈整合中小企業貿易自由化台灣加入TPP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