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東亞高峰會在地理屬性上屬於「泛亞洲區域」,主要成員係以東協十國為主體,再加上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紐西蘭、澳洲和印度等六國,故又被稱為「十加六」對話架構。然而,2010年7月21日在越南河內召開的東協(ASEAN)外長會議,正式歡迎美國和俄羅斯加入東亞高峰會(EAS),並預期在10月召開的東協高峰會中,由各國領袖正式宣布邀請美、俄兩國出席2011年在雅加達舉行的東協高峰會。在嚴格意義上非東亞國家的美、俄兩國獲邀加入東亞高峰會,代表一個跨區域新對話架構「東協加八」的浮現,而此舉必將導致該峰會的地理屬性趨於亞太化。對於APEC而言,有八成的APEC經濟體成為東亞高峰會的成員,將使雙方的競合關係勢更加複雜,並為東亞合作前景增添新變數。
東協國家之所以積極拉攏美、俄兩國加入東亞高峰會,有其戰略高度的考量。現階段以東協為主體的多層次區域經濟合作,有東協分別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度、紐西蘭、澳洲的多個「十加一」;東協與中、韓、日三國的「十加三」;東亞高峰會的「十加六」,以及政治性濃厚的東協區域論壇(ARF)。有鑒於東亞區域內的政經情勢,已因中國大陸和印度的迅速崛起而產生急遽變化,加上美國為避免在活躍的東亞區域合作過程遭邊緣化,極力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為因應此一外在環境的挑戰,東協遂欲藉美、俄兩國加入東亞高峰會來建構一個以本身為核心的大區域範圍之對話架構,進而間接稀釋中國大陸和印度在東亞區域的影響力。
事實上,這次東協外長會議歡迎美、俄加入東亞高峰會,歷經激烈論辯的磋商過程,主要癥結在於究竟應在原有「東協加六」機制外另成立「東協加八」,或採取將現有「東協加六」擴大為「東協加八」模式?東協方面認為,東亞高峰會已舉行了四屆,討論議題除了政治和安全領域合作,也包括人道救援、防止流行傳染病疫情擴散、發展援助和經濟整合等,這些議題未必是美、俄兩國所關注的。特別是美、俄加入東亞高峰會,將導致東亞經濟整合進程的複雜化,甚至可能引發歐盟(EU)的疑慮。至於「東協加八」模式,則將是一個全新的對話機制,可以重新按照新舊成員國的需求擬定議程。最後東協國家遂採取將現有「東協加六」擴大為「東協加八」模式,歡迎美、俄兩國參與東亞高峰會。
回顧美國參與東亞高峰會的歷史發展,2005年在吉隆坡舉行首屆東亞高峰會時,美國一開始並未表明參加之意願,接著在小布希總統任內,因致力全球反恐、重視APEC的亞太主義,及倡議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而對東亞事務較疏忽。直到歐巴馬總統上任,宣稱美國是「太平洋國家」,加上東協為美國第六大出口市場,擁有比中國大陸更多的美國商業投資,所以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才會說:「美國對東協的未來將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機,美國國內經濟衰退,失業率飆漲,而東亞區域卻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也是美國未來加倍出口的重要市場,更促成美國加速加入東亞高峰會的動機。2009年7月美國終於與東協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AC)」,並敲開參與東亞高峰會的大門,目前美國已向東協表達具體的訊息,歐巴馬總統希望從2011年起定期出席東亞高峰會。
至於俄羅斯,則早在2005年就極力爭取加入東亞高峰會,並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但因當時俄羅斯與東協的經濟關係並不緊密到可以成為高峰會的對話夥伴,最後僅被列為觀察員。近幾年雙方在各領域(特別是經濟)關係大幅發展,俄羅斯與新加坡和越南的雙邊關係突飛猛進,也鋪造了俄羅斯走進東亞的有利條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即宣稱,俄羅斯可以把新加坡作為橋梁,與東南亞和整個亞太地區各國進行廣泛合作。另外,俄羅斯與越南本就具有傳統友誼,雙方還發展形成了戰略夥伴關係,預期2011年雙方的貿易總額將提升到100億美元。俄羅斯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甚至緬甸也都有不同層次的、多領域經貿合作關係。不久前俄羅斯總統梅德偉傑夫(Dmitry Medvedev)在西伯利亞一場公開演講宣稱,今後將積極提升與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水平,包括尋求與新加坡、越南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次東協外長會議歡迎俄羅斯加入東亞高峰會,似乎說明了俄羅斯走進東亞的時機已成熟了。
看到美、俄兩國即將參加東亞高峰會,以及「東協加八」新對話架構浮現,長期推動「南向政策」的台灣,卻仍然無緣與會。或許,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期,中國大陸政治打壓台灣拓展國際空間是存在的事實,但目前兩岸已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新加坡與我方也簽署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備忘錄,緊接著菲律賓、馬來西和泰國也表示不排除跟進,在這一片形勢轉好的關鍵時刻,台灣更應及早擬妥爭取參與東亞高峰會的具體方案。由於要加入東亞高峰會必須具備三項條件:一是必須成為東協全面對話夥伴國,二是加入或同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三是與東協有實質關係,因此如何務實而不務虛地發展與東協的關係是不容延緩的。
目前馬總統已親自領導對外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小組,應可在現有台灣與東協的實質關係基礎上出發,透過更多個別雙邊經濟合作或自由貿易協定的洽簽,進而為台灣與東協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奠基。不容置疑,台灣與東協發展實質關係的關卡,就在於緬甸、寮國和柬埔寨等三國,最近已在經貿領域大幅拓展與上述三國的關係,今後若能進一步參與大湄公河流域開發計畫,更能積累東南亞相關國家對台灣的友好和支持。尤其是東協的龍頭老大印尼,為2011年東協輪值主席國,且將於2013年舉辦APEC年會和領袖高峰會,台灣若能在APEC架構下與印尼發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在相當程度上應可為爭取參與東亞高峰會預作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