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當今美、印關係對亞洲的影響
何振生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近年來美國與亞洲國家間之關係改變,最為正面及劇烈的是美國與印度雙邊關係改善的提升,在過去美國與印度之間雙方關係並不友善。冷戰時期,印度自己認為是不結盟國家,以及所擁有武器大部分購自前蘇聯,最重要的是:美國不認為印度是美國盟友,美國反而支持印度的強勁對手巴基斯坦。
冷戰結束後,美國與印度之間政治及經濟關係開始有些許的改善,前蘇聯的解體,緊隨共產主義的衰落導致資本主義的上升,全世界許多國家開始認知資本主義想法的重要性;例如:讓他們的經濟更為開放,以及貿易自由化。印度認知冷戰後全球政治與經濟層面的變化,意謂著需要改善它和美國的關係,中國對於一般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開放之深刻印象結果也可以作為印度的樣本,但是美國與印度的關係只於近年有戲劇性的改善。
本篇將提出描述當前狀況,供給讀者清楚瞭解美國與印度間雙邊關係的改善,加上本篇將分析現在美國與印度的關係,對於亞洲的整體影響。
過去的問題
就一般而言,學者或外交官較少討論冷戰時代,一直到90年代後期,美國與印度關係愈漸親密後,美國政治事務副國務卿Nicholas Burns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演說時,談及冷戰時代期間,當美國人提到亞洲時,這其中會包括了中國、日本、南韓及東南亞,但美國人沒想到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蘭卡及孟加拉這些南亞國家,這使得美國忽略了南亞區域的重要性(Burns, 2005)。
然而,促成雙方關係冷淡的主要理由是:美國與印度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兩個國家具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經濟觀點。冷戰時期,印度是非結盟國家,這表示它不依屬在美國這邊反對前蘇聯,再加上自從80年代開始,美國就一直關心印度的核子武器計畫(Burns, 2005)。
美國駐印度大使Robert Blackwill 曾提到過:一直以來,美國並不認為印度是朋友,以致引伸結果是美國於1998年對印度進行核子制裁,相對的,美國也認為印度並不是協助解決國際問題的夥伴,反而美國思慮印度是一個存在的問題。美國認為印度核子武器計畫是不應該存在的,然而相對的,印度並不認同美國,因此過去美國與印度所談唯一重要議題就是:印度核子武器計畫(Blackwill, 2003)。
從印度的立場而言,也認同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並不順暢,印度也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印度前總理Atal Bihari Vaypayee談到印度堅信非核武世界,將是促進全球安全最好方法的觀點,既然印度生活在存有核子武器及飛彈環境,印度成為必須要有核子武器,最重要的是:印度軍事政策是防禦性(Vaypayee, 2000)。
美印關係、亞洲影響、美國外交、印度崛起、核能合作、南亞和平、對峙中國、經濟發展、反恐合作、戰略夥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