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探討我國運輸部門低碳發展策略
顏君聿 (2009/06/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6期》
全球暖化已是世界各國所公認的事實,為緩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負面衝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消耗,已成為各國當前與未來的施政重點,並積極研擬相關部門的因應策略。根據UNFCCC Climate Change Talk 2007顯示,至2030年全球各部門推動節能減碳發展之新增投資額將高達2,700億美元,其中以運輸部門占32%為第一位,主要是透過適當的政策誘因與管制措施,促進能源效率改善與生質能發展之投資活動。
我國運輸部門低碳發展推動措施,於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第二個子議題「部門效率提升因應對策」中,受到廣泛且熱烈的討論。鑑於該部門未來節能減碳發展空間大、成效明顯,本文即檢視世界主要先進國家及國內運輸部門相關措施,歸納其中政策趨勢,並藉此探討我國於此次全國能源會議後,運輸部門推動低碳政策將面臨的課題與未來展望。
世界主要國家運輸部門低碳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之主要動力,也是維繫區域聯通、人口分布、社會交流之重要命脈。依國內外運輸部門發展經驗與成長趨勢來看,運輸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雖然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長期以來,該部門也是化石能源的大宗消費部門,為都市主要的空氣汙染源、CO2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因此在推動低碳發展過程中,運輸部門一直是世界各國所關切的焦點。
本文彙整美國、德國、英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減量目標、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概況,以及近期所推動的節能減碳政策措施(表1),從中歸結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各國運輸部門減量仍有加強空間
若與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總體目標相比,各國運輸部門仍具有相當減量空間。觀察各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概況,2006年時唯有德國的運輸部門排放總量,較1990年(京都議定書基準年)下降了1%,其餘各國仍呈現15%以上的成長率,其中美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更較基準年成長了約26%,顯示減量成效仍有待加強。
(二)減量措施大多著重於道路運輸管理
以排放占比來看,道路運輸為各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之最大排放來源,約占90%左右。因此減量措施亦大多著重於道路運具及陸路運輸系統之改善,主要傾向使用替代與潔淨燃料,推廣高效率、低汙染的交通工具,以及加強大眾運輸系統等,兼顧道路運輸軟、硬體之低碳發展。
(三)綜合運用法規、技術、經濟誘因及社會宣導等手段
上述國家運輸部門所採取措施,均綜合運用法規、技術、經濟及社會宣導等手段,以減少和控制運具之溫室氣體排放。在法規方面,制訂了節能法、氣候變化法等法規,以及低碳運輸和節能減排標準等;在技術方面,主要包括提升節能減碳技術、推廣使用綠色燃料、改善運輸結構、實施ITS系統應用、改善交通環境等;在經濟手段方面,主要包括綠色稅制、研發和示範應用資金補助、租稅優惠與價格補貼等;在社會宣導面,則包括車輛張貼省能或油耗標籤、推廣視訊會議與綠色運具、節能駕駛訓練等。
運輸部門、低碳發展、節能減碳、替代燃料、法規政策、經濟誘因、智慧運輸、社會宣導、環保駕駛、碳排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