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美國科技園區創新科技發展之推動策略
童怡璇 (2021/06/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6期》
美國為世界重要的科技強國,創造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在其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美國高科技園區一直扮演關鍵角色。如美國加州史丹佛研究園區,以吸引與大學研究活動相關的工業廠商,成為全球科技型工業園區發展典範。並且後來擴及周邊聖荷西等地區,自1970年代以後成為美國及全球高科技產業中心,分布於舊金山南側谷地,而以「矽谷」聞名於世。以及北卡羅萊納州之三角研究園區,為美國規模最大、吸引國內外創新和研發機構最多之科技園區,促進美國創新科技研發和經濟發展的典範。
美國高科技園區孕育創新科技的發展,推動新興產業與廠商成功案例,為各國爭相仿效的標竿。本文介紹美國各個高科技園區在推動其創新應用科技發展的策略做法與模式,如知識(技術)擴散、創新創業發展、產學研合作、國際鏈結等,作為促進我國科學園區多元產業的創新研發之策略參考。
桑迪亞科技園區
桑迪亞科技園區(Sandia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SS&TP)為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資助成立,是美國第一個源自於國家實驗室的科技園區,主要是為了促進公私合作關係,將國家研發成果技術帶到私部門做有價值的商業應用而設立之科技園區。其與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及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AFRL)相鄰,園區的大型成熟企業和新創企業與國家實驗室進行各種技術、產品及服務的合作,將新技術商業化,並為新產品開發和驗證提供幫助,主要專注研究領域包括:核能武器、有害廢棄物處理、材料科學、生物學、替代能源、微電機系統等。其策略做法包括:促進技術商業化、國家實驗室與園區廠商的公私合作、幫助小型企業之技術能力等。
(一)提升小型企業技術能力
2019年10月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推出小型企業合作夥伴計畫―「導師―學徒計畫」(Mentor-Protégé Program, MPP),為美國能源部(DOE)「導師―學徒計畫」的一項子計畫,旨在提升能源部主要承包商(Contractors)合作的小型企業技術能力,幫助小型企業與能源部承包商之間的長期業務關係,並且增加能源部小型企業供應商的數量。其中承包商作為導師,小型企業為學徒,從DOE承包商獲得技術開發的協助。能源部承包商與小型企業的合作夥伴關係,主要根據《小型企業法》(Small Business Act)第8(a)節規定,目的為幫助小型企業管理局核定的一般和其他弱勢小型企業之技術能力,例如:女性創辦人小型企業、傳統黑人大學(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少數民族高等學府、殘障退伍軍人之小型企業等。
根據桑迪亞實驗室2018年經濟影響報告指出,2018年桑迪亞實驗室的供應商新增460多家的小型企業,小型企業占所有桑迪亞實驗室所有供應商之65%的比例,獲得6.56億美元的合約支出。此外,桑迪亞實驗室位於新墨西哥州,為促進當地企業技術發展,桑迪亞為新墨西哥州之小型企業提供5%的競標優惠,即當新墨西哥州的小型企業出價競標計畫時,桑迪亞內部會將非新墨西哥州小型企業的出價提高5%,讓新墨西哥州的企業以較優勢的競標價格取得其計畫。透過此5%的優勢價格,能夠為當地小型企業提供最佳的競爭機會,使整個新墨西哥州的小型企業能夠成長,以鼓勵和連結在地產業發展,並且為該州居民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科技園區、創新科技、產學合作、技術商業化、矽谷模式、桑迪亞實驗室、史丹佛研究園區、三角研究園區、美國移動中心、自動駕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