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策略之探討
莊朝榮 (2009/01/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期》
中國需調整其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中國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經濟快速成長,其原因是中國挾其低廉勞工和土地,在全球產業分工中,逐步打造為全球製造工廠,並在國際比較利益下逐年提升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然而,在經濟快速成長的背後,對國內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漸漸浮現。尤其是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大幅成長,使得要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困難重重。從2004年以來,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導致全球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逐年上漲,在2008年中達到世界經濟無法支撐的高峰後終於急遽下挫。中國經濟的發展明顯地已經與全球經濟緊密聯結在一起,今後要繼續發展國際貿易,實現快速的、永續的經濟發展,中國就需要調整和改變其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而服務貿易則以其消耗較少的能源和資源,以及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可為中國未來國際貿易發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將探討中國在發展服務貿易所具備的優劣勢,並尋求可行的發展策略,以供各界參考。
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現況及趨勢
在資訊科技和經濟全球化的驅動下,全球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根據WTO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金額從1985年的3,816億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27,108億美元,增加了6.1倍。同時期,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年平均成長速度,比全球商品貿易出口年平均成長速度快0.6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貿易出口的比重,亦從1985年的16.3%,上升至2006年的18.9%。自1980年以來,先進國家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及日本為主,一直都是服務貿易大國,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三以上(服務貿易司,2008)。
又根據WTO估計顯示,2007年世界服務貿易額增長明顯快於2006年增幅。在服務貿易中,運輸、旅遊和其他商業服務(主要包括通信服務、建築服務、保險、金融、電腦和資訊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諮詢、會計、法律、廣告及文體娛樂服務等)是最重要的三大類別。其中,其他商業服務是世界服務貿易中貿易額最大、增長最快的類別,它在過去七年中持續快速增長,目前已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2007年,其他商業服務增長19%,依然快於運輸和旅遊。較高的燃油成本造成以美元計價的運輸服務在2007年實現了18%的高增長。旅遊服務出口增長率為14%。在2000~2007年間,其他商業服務年均增長率達到14%,運輸服務年均增長率為11%,並且高於旅遊服務年均9%的增幅。運輸服務增長高於旅遊服務,主要是由近年來世界商品貿易增長和運輸成本大幅提升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增長速度的差異導致世界服務貿易總體結構發生變動。2007年,運輸、旅遊和其他商業服務三大類別占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2.8%、26.5%和50.7%。由於世界各國經濟和服務業發展嚴重不平衡,各國對外服務貿易水準及在國際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懸殊,造成各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對稱性突出。目前,全球服務貿易的85%左右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區。2007年,世界服務出口前十位國家中,除中國(排第七位)外均是已開發國家;服務進口前十位國家中,除中國(排第五位)外均是已開發國家(陸燕,2008)。
中國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胡景岩(2008)指出,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近20多年來,世界服務貿易發展非常迅速,概括起來有如下六個趨勢:一是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服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了商品貿易;二是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加快,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三是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占有主導地位。服務貿易出口前十位國家中,僅有中國、印度為開發中國家,其餘八個國家皆是已開發國家;四是服務外包逐漸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形式;五是世界貿易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於服務貿易的競爭。六是“商業存在”成為服務貿易的主要方式。據WTO秘書處估測,全球通過商業存在實現的銷售收入已達到50%。商業存在模式指跨國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在東道國提供的服務,但由於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尚不成熟,並未統計在內。因此,實際的服務貿易規模應該更大。
服務貿易、全球經濟、知識密集型服務、旅遊業、服務業結構、貿易逆差、國際競爭力、外商投資、改革開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