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新興科技應用趨勢探索物流業的未來面貌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新興科技應用趨勢探索物流業的未來面貌

劉名寰  (2021/12/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2期》

COVID-19疫情爆發迄今已近兩年的時間,此次疫情給世界帶來嚴峻考驗。過去30年全球化高速發展下,各國依靠裂碎化分工模式與國際貿易體系,形成緊密連結的經貿共同體。此次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最直接衝擊,當屬全球物流供應體系因疫情蔓延戛然中止,各國貨運物流無法如常運作、貨運量能急劇萎縮、主要原物料及商品供應國家貨運嚴重阻塞,不僅造成貨運延遲、運費飆漲,更導致全球製造業供應網絡面臨斷供危機。

此次全球供應鏈因疫情所造成的斷鏈困境,突顯出物流業在全球經貿體系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21世紀正邁入第三個十年,科技進步、新商業模式興起及消費者行為的顯著轉變,正在重塑物流業的未來,而無所不在的新興科技應用,也正為物流業開啟新的面貌。

回顧近年物流業的發展,儘管創新科技應用已為許多企業帶來更高的營運效率與敏捷度,然而,在國際政經環境與科技持續變遷的趨勢下,也給物流業帶來全新挑戰與轉型契機。疫情的驟然降臨,迫使物流業須以更快的步伐適應環境變化,如何借重新興科技加速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將是後疫情時代物流業的發展重點。本文旨在闡述在快速演化的創新科技驅動下,新興科技的導入與擴散應用,將給物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哪些具體的改變與影響。

 

宅經濟刺激電子商務與物流需求

疫情期間,各國祭出嚴格的社交規範與防疫措施,導致實體店家造訪人數銳減。為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及紓解長時間隔離的苦悶,消費者對於電子商務的依賴更甚以往,使得本就熱絡的電商平台流量激增,亦為物流業注入可觀的成長動能。根據DHL趨勢研究報告統計,全球電商持續以每年20%的速度穩定擴張,2019年全球電商交易額已突破三兆美元。

事實上早在疫情來臨之前,電商平台就已高度滲透人們的日常。國際電商巨頭如美國的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和微軟,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這些大型平台業者一方面藉由提供幾近無限制的雲端服務或娛樂內容,改變了人們使用與體驗科技的方式,並藉此增加使用者對平台的黏著度。另一方面,各家業者透過持續創新的服務模式,擴展平台的營運與獲利機會。例如,臉書旗下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影音分享平台Instagram,現已允許用戶直接點擊應用程式的廣告直接下單。目前電子商務只占整體零售市場的1/6,受惠於疫情所衍生的「宅經濟」影響,預估2020~2023年,全球電商交易將再成長56%,總交易額可望達到六兆美元(注1),預期屆時相應的貨運物流需求也將同步增加。

物流業新興科技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機器人自動化永續物流碳足跡共享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