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國際智慧公共運輸產業發展對台灣的借鏡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國際智慧公共運輸產業發展對台灣的借鏡

曾建穎  (2021/12/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2期》

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已深深影響人類的產業活動,尤其工業生產或私人運具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安全。為遏止全球暖化趨勢,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巴黎協定」,誓言將減少溫室氣體以降低氣候變遷的風險。另外,汽車工業與公路建設同時替私家車提供源源不絕的供給,也因此造成大量的移動源空氣汙染,所造成的交通壅塞更是影響城市生活環境低落的重要來源。

而若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舒緩交通壅塞之現況,發展大量乘客搭乘的公共運輸可以減少私家車使用,有益於達成節能減碳並增進城市生活環境品質的作用。然而,公共運輸由於供給者與需求者資訊落差極大,諸如:車站買票地點、如何買票、車何時會來等,這些不可預測性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旅客面前更趨明顯,也因此容易產生服務斷鏈,資訊落差又衍生出乘客對於公共運輸產生諸多不確定感,也因此私人運具仍為民眾最重要的選項。

根據「109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顯示,全國平均公共運輸市占率為16%,即使是使用率最高台北市也僅40%。然而近年智慧型手機已人手一機,同時人工智慧、大數據、車聯網或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日趨於普及,透過裝置可以即時更新供給者與需求者的現況,進而讓交通服務斷鏈的問題可被弭平,使公共運輸讓使用者可以自然消除不確定感並掌握主動權。簡言之,透過智慧化、資訊化、電子化的設備技術可以讓公共運輸得以更安全、即時、方便與普及性。以下則先針對智慧公共運輸服務運作特點,再簡述芬蘭與英國的智慧公共運輸運作模式,進而從中檢視其可借鏡之處,以作為台灣發展公共運輸時的參考。

 

智慧公共運輸服務運作模式及特點

由於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隨著5G、車聯網、雲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發展,公共運輸的智慧化已成必然之趨勢。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智慧公共運輸服務或稱先進公共運輸服務(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PTS),主要透過交通管理系統、車輛輔助設施或用路人資訊系統等,用於大眾運輸系統,以改善服務品質、提升營運效率及提高搭乘人數,範疇至少有車隊營運管理、用路人資訊、共享服務、車輛定位、行車安全與保安,以及支付系統。

智慧公共運輸芬蘭Whim英國MaaS London行動支付共享汽車交通行動服務智慧票證資通訊整合最後一哩路MaaS全球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