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大缺工下之勞資主客易位 -淺談商業服務業缺工因素與對策
古芷諼 (2024/05/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5期》
隨缺工時代來臨,就業市場由過往資方優勢的「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除製造業與營建工程業外,服務業亦正面臨嚴峻人力短缺之挑戰。展望商業服務業缺工因應對策,除了掌握服務業未來發展樣貌,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尚可藉獎勵措施或相關機制填弭產業勞動缺口,以提高非勞動力之開發與運用,而企業亦應調整既有思維,將人力資本視為企業競爭動能而積極進行投資,方能從競爭激烈的人才爭奪中脫穎而出。
疫情期間諸多國家實施大規模人員管制與經濟補助政策,鼓勵民眾及企業遠端工作並助其度過艱困時期。然隨經濟活動復甦,人力需求快速回升,勞工有更多機會轉換至薪酬相對優渥或可享有生活平衡之工作,此對薪資較低、工作條件略差職缺產生顯著衝擊。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映現重組與調整序幕,各產業人力供需明顯改變且漸失衡,使我國勞動缺工情況愈加顯著。
根據勞動部發布資料進行觀察,影響我國商業服務業的缺工因素涵蓋少子化影響勞動供給,中高齡就業參與率相對其他國家低落、女性婚育後退出職場者未回歸職場情勢未變,致使事業單位勞動需求續處高位。
我國勞動市場職位空缺現況
實際上台灣就業市場久處於缺工態勢,據主計總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所示,我國產業總職缺數長期維持約20餘萬,於2021年2月更創職缺數26.9萬個而職缺率3.19%之歷史新高紀錄(圖1),顯示就業市場缺工形勢已成為我國重大勞動課題。
圖1 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及職缺率

注:自2023年起新增11月底職位空缺統計。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2023),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職位空缺概況)。
缺工問題、商業服務業、勞動市場、少子化、高齡勞動力、女性勞參率、薪資差異、服務業轉型、企業人才管理、靈活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