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低碳化:「工業之米」迎戰國際的解方
曾子容 (2023/04/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4期》
螺絲螺帽與及鉚釘業又被稱作「工業之米」,可將零件結合為一個單元或系統,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零件,惟CBAM上路在即,螺絲螺帽產業亦將納入管制,但囿於中小企業減碳進程有限,螺絲螺帽業正如同一般傳產面臨的數位化、自動化等轉型問題,因此,本文以如保興業(股)成立「減碳推動小組」為例,說明企業於製程中進行能源控管、蒐集用電數據、每年追蹤減碳成效,適時進行滾動調整等,除供業界參酌外,亦讓工業之米的扣件能大步邁向永續轉型。
我國螺絲螺帽與及鉚釘業(於後簡稱螺絲螺帽產業)是以外銷為主的產業之一,近年銷往歐盟數量大幅成長的原因之一係中國螺絲螺帽出口到歐盟被課徵反傾銷稅,至2020年該產業輸出至歐盟市場已高達26.3%,然而近年歐盟執委會制定一系列的「綠色永續」轉型政策與願景,處理氣候變遷、潔淨能源等問題,身為歐盟進口商的台灣企業,若無法因應供應鏈合作夥伴的要求建立低碳商業模式,以符合歐盟法規規範與標準,將因此被其他競爭者取代,失去先行優勢與潛在商機。更重要的是,企業、社會及環境是共生關係,惟有在本業基礎上深耕獲得利潤,兼顧大眾利益,以使命感驅動商業模式,正視全球氣候危機所帶來的風險,才能更加健全地發展。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財政部發布的CBAM草案,鋼鐵製品(73章)被列管品項最多,因此螺絲螺帽產業產品輸至歐盟必須提出產品碳含量證明。然而該產業以中小企業為最主要的群體,多數對淨零碳排認知不足。
不可或缺的小角色,正面臨市場規範所帶來的新挑戰
螺絲螺帽與及鉚釘業又被稱作「工業之米」,可將零件結合為一個單元或系統,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零件,在日常生活的運用相當普遍,包括汽車、建築、機械、電子、運輸工具、醫療器材等產業,儘管以中小企業為主,但其所串起龐大的生態系不容忽視。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螺絲螺帽與及鉚釘業的員工人數共3.9萬人,營運中的工廠家數多達1,859家,該產業的重心分布在南台灣(共957家),主要集中於岡山、路竹地區,由於供應鏈完整,我國相較它國產品交期快、品質佳且具競爭力,因此有「螺絲王國」的美譽。
低碳化、碳邊境調整機制、螺絲螺帽業、淨零碳排、產業轉型、碳盤查、綠色採購、供應鏈管理、氣候政策、永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