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永續發展脈絡下的「APEC強化優質成長策略」
陳威仲 (2016/04/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4期》
扮演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以及貿易與投資的論壇,APEC在全球以及亞太區域皆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我國而言,更是缺乏外交管道的現況下,參與國際經貿活動的重要組織。尤其近年來,APEC呈現議題快速擴張的趨勢,今日的討論範圍早已跨越傳統的貿易與投資便捷化,涉入更廣泛的發展及區域安全議程,包括能源、環境、社會等,在邁入21世紀後,APEC的目標更從追求經貿成長轉為實現全面、具包容性的發展,其內涵與其他國際組織的議題匯流,以提升國際合作促進人類發展作為最高目標。
其中,最為提綱挈領,讓人得以一窺APEC議題全貌的角度,即為2010年所提出的APEC成長策略。該全面性的策略性框架,在APEC具有綜整各項議題,標定各項工作對於成長及發展之功能,並有助於聚焦日益龐雜的討論。
領袖參與大幅提升APEC格局
1989年APEC成立之初,與今日的WTO一樣,部長為各項會議中的最高層級,然而自1993年起,在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提議下,每年舉辦領袖會議,並持續每年邀請領袖出席。領袖層級的參與,不但大幅強化APEC推動經貿自由化的能量,藉由領袖的承諾,由上而下開拓經貿議題的涵蓋與成果。另一方面,也大幅提升議題討論範圍,但凡國際合作可能涉及的議題,皆成為APEC的潛在議題,此趨勢之轉變也賦予APEC討論各項攸關社會發展之議題,相較之下,展現比其他國際經貿組織更具高度的關懷與行動。
1994年APEC領袖皆是APEC三大支柱,分別為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商業便捷化,以及經濟與技術合作,作為APEC推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優先工作。接下來的十年間,APEC從經貿便捷與自由化出發,依循三大支柱,持續充實對區域經濟成長內涵。其中,經濟與技術合作支柱的浮現,提供APEC討論人類發展相關議題的起點,促使強調經貿合作議題的APEC,逐步納入更多與發展相關的重大議題,包括在各項工作中,納入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之主張(聯合國,2000,注1),近幾年則近一步納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注2)等。
APEC發展議程的擴張
從經貿自由化到人類發展相關的國際合作,APEC呈現與Martinez-Alier所觀察到的環境主義變遷不謀而合。後者主張近代環境主義及永續發展治理的演變,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崇拜原始狀態(Cult of Wilderness)、提升生態效率(Gospel of Eco-efficiency),以及環境正義與窮人環境主義(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Environmentalism of the Poor)。Martinez-Alier的環境主義進程論,其核心主張為,環境主義的興起及治理之道,始於對環境生態破壞的反動,其解決之道亦以回歸原始狀態為主。當以生態為中心的環境主義與經濟發展需求間的衝突日益加深,深度生態(Deep Ecology)運動在此論證中展開。滿足人類生活之所必需,以及保護生態不被人類活動影響的兩方主張堅持不下時,新型態的環境主義強調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是達成環境保護以及健康經濟成長的重要工作。強調經濟、環境及社會發展平衡可持續的永續發展,在此背景浮現。能源安全、氣候安全,以及糧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性議題,也成為永續發展治理中重要的議題。
APEC成長策略、優質成長、區域經濟整合、包容性發展、環境永續、結構改革、全球經貿治理、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數位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