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眼】中國經濟繁榮表像下的瘡疤——城市貧民窟
何清漣(作者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訪問學者) (2005/05/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5期》
到過中國四大「現代化櫥窗」的外國人,很容易被這些城市的繁榮表象吸引,並得出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追比發達國家的結論。但只要到這些城市的周邊地區,就會發現被政府當局深深隱藏起來的「瘡疤」—大量的城市貧民窟。自從允許農民進城務工以來,在中國各大中城市都存在規模不一的貧民窟現象,只是各地方政府經常強調「由於城市貧民、城市犯罪等問題的發生和發展與大面積的違章建築(註:即城市貧民窟)相聯繫」,並以「維護本地市民的利益與維護城市正常社會秩序」作為理由,經常用暴力方式清理城市貧民窟,使得貧民窟處於不斷生生滅滅的狀態,這才未出現巴西與孟買那種大規模、層層疊疊的貧民窟。
遍布中國城市的貧民窟
中國城市貧民窟的出現,幾乎與農民離土不離鄉的進程同步。經過20餘年的演變,如今已經成為散落在大小城市的各個角落的城市衍生物。在各個城市行政區的交界地帶、城鄉連結的邊緣區域,流民們因鄉緣聚合,形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村落,如新疆村、安徽村、浙江村等。這些貧民窟的「建築」沒有固定形態,碎磚、木料、鐵皮、瓦片、包裝箱就是搭建材料;貧民窟內也沒有任何市政設施與取暖降溫設備,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居住於貧民窟的人形形色色,魚龍混雜,偷盜、搶劫、賣淫、販毒、黑社會團夥出沒其中。說城市貧民窟是「流氓無產者的滋生地」與「社會不安定因素之源」並不過分。
對於貧民窟的出現,中國人其實心知肚明。有關城市化方略的選擇,事實上一直將如何避免城市貧民窟化作為考慮重點。根據方案的側重點,有關城市化的政策建議被概括為三種:發展大城市;發展中小城市;發展小城鎮。持後兩種觀點並反對發展大城市的人士所持理由之一,就是發展大城市將會導致貧民窟化。儘管在局部地區發展小城鎮的思路曾一度占過上風,但從全局來看,中國走的是一條發展少數幾個大城市的道路。
中國經濟、城市貧民窟、貧富差距、農村貧困、戶口制度、制度變遷、貧民權利、過度城市化、城市治理、社會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