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產業炯炯眼(一)火熱比特幣與區塊鏈
黃敬翔 (2017/1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1期》
In general, competition will deliver the best attainable outcome. Why not in money?
―F. A. Hayek
2015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軟體與社會的未來」組所做的調查報告指出,在他們所訪問的816位資訊與科技相關部門的高階主管及專家中,有73.1%的人認為在十年內,政府將採用區塊鏈技術徵稅;此外,有57.9%的人認為在十年內,將有10%的全球產出儲存在區塊鏈。比特幣與區塊鏈,應該是近年來,不絕於耳卻又陌生的名詞。一個商業化的技術,絕非一蹴可幾,它代表著某種需求長時間的醞釀,各式各樣的相關知識開始累積,接著在某一天,爆發開來!區塊鏈的那一天就是目前還不清楚是何方神聖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論文的日子。
本文對比特幣與區塊鏈做一簡單的介紹,並對於相關的投資趨勢、應用領域及未來的展望與挑戰做一概括性的統整探討。
比特幣與區塊鏈
比特幣為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區塊鏈則為比特幣的底層架構。區塊鏈技術核心為資料區塊及鏈式結構以及非對稱加密技術,結合了點對點(P2P)的組網架構,並使用分散式共識演算法。比特幣在此底層架構上,藉由激勵機制(即俗稱的礦工挖礦),應用在虛擬貨幣領域(圖1)。
圖1 比特幣交易結算流程
簡單來說,比特幣的交易過程就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記錄網路帳本,全部的節點共享,所有發生的交易資料會納入區塊中,彼此間相互鏈結。因所有節點都保留交易資料,所以無法在個別節點獨立偽造。
區塊鏈對於當前痛點打擊
區塊鏈的應用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就以當前發展較為前沿的虛擬貨幣及延伸至金融交易的應用,可直接觀察到解決了當前產業內的四個痛點。
(一)信任機制
由於交易紀錄是由區塊鏈上所有參與者共同驗證與維護,因此可透過區塊鏈中保存的紀錄,確認交易對象資訊與建立彼此間的信賴,所以傳統中作為信用中介的第三方失去了存在價值。
(二)結算時間
目前的科技發展,交易速度雖然快,但後續的結算往往是曠日費時。而區塊鏈幾乎使交易即結算,如比特幣每十分鐘完成一次結清,大幅降低了結算時間。
(三)中間成本
在現今許多支付結算過程中,需付出手續費給予提供中介服務的第三方,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匯率改變造成的成本。而區塊鏈應用於金融交易,不需透過第三方服務也無須考慮匯率變化。
(四)人為操作風險
區塊鏈不須透過第三方的交易結算,完全排除了在此過程中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所有風險,而加入智慧契約更能使交易流程完全自動化,當契約條件達成時,交易與結算自動完成
區塊鏈、比特幣、數位貨幣、金融科技、智慧合約、供應鏈管理、資訊安全、去中心化、數位經濟、投資趨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