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塑造台灣成為亞洲會議展覽產業重鎮

 

台經月刊

 

【社論】塑造台灣成為亞洲會議展覽產業重鎮

台經院  (2008/08/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8期》

         會議展覽服務業又稱MICE產業,取自於Meeting Incentiv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在歐洲及美洲皆為相當成熟的產業,由於具備多元整合的特性,且具乘數效果,會帶動國家之觀光業成長,進而促進國民所得的提升,近年已成為亞洲各國政府競相投入軟硬體建設的產業。發展國際展覽可協助本國廠商拓展業務進而促進國際貿易,舉辦國際會議則可吸引國際人士來台,除增加觀光效益外,並能提升國家形象與能見度,因此行政院在「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中將會展業列為旗艦推動計畫,並由經濟部商業司自94年開始執行「會議展覽服務業發展四年計畫」。

根據全球展覽協會(UFI)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約有1,600多個專業展覽館,平均每年舉辦超過3萬個展覽,其中專業展覽約有5,200個,而全球最大的展覽市場就在歐洲;亞洲地區的展覽數量約2,039個,展覽最多的國家為中國大陸有近600個,其次是日本約475個,台灣則有60個;目前台灣專業展覽場地在今年南港展覽館正式啟用後,北部有台北世貿展覽中心、南港展覽館及北縣工商展覽中心,中部有台中世貿展覽中心、南部則有台南世貿展覽中心及高雄工商展覽中心等,總計約6,182個攤位,展場面積可超過12萬平方公尺。

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的統計報告指出,1997~2007年以來全球國際會議數量每年維持穩定成長,其中,全球各地(各洲之間)輪流舉辦的國際會議有趨緩的態勢,但是區域內(各洲之內)輪流舉辦的國際會議則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亞洲地區內輪流舉辦的國際會議增加的幅度最大。國際會議舉辦場所以往皆以會議或展覽中心的比例最高超過四成,然而這兩年舉辦會議場地的選擇則發生了變化,有超過四成(41.4%)的會議選擇在觀光飯店或旅館內舉辦,會議或展覽中心僅剩三成左右(31.7%),而場所選擇的第三順位一直是大學院校內約有一成六的市場(16.4%)。根據ICCA統計,國際會議主題排名前十大分別是醫學、技術、科學、產業、教育、社會科學、經濟、法律、管理及商業,而前四大主題的國際會議即占了五成三的市場,其中醫學議題的國際會議就有近二成,因此醫學界一直是會議產業界的最大買家。

經濟部商業司所執行的「會議展覽服務業發展四年計畫」今年為第四年,我們姑且不論這四年來的計畫執行成效,而以今年國內幾個重要事件或產業現象來檢視政府政策推動的結果。首先,對於我國會展產業最重要的大事就屬南港展覽館的三月開幕啟用,使我國專業展覽攤位數增加約2,500個,將有效紓解以往展覽攤位數不足的窘境,未來南港展覽館可專注於經營國際大型專業展覽,對於促進產業發展與提升我國國際貿易能量有絕對的助益。而南港展覽館的無柱結構與綠色建築的設計概念,結合科技與環保的功能,亦有助於我國展覽產業的形象推廣。

其次,國際會議協會於今年4月公布2007年全球250餘個會議城市及80餘個國家排名,台北市名列第18,為首次擠進全球前20大會議城市,且為亞洲排名第9,與2006年的全球第40名亞洲第12名相比較,台北市儼然已成為國際會議舉辦城市,ICCA在其年度統計報告中特別提出台北為表現亮麗(remarkable)的城市,等於是為我國做了一個最好的免費國際形象廣告;而國家排名中我國為全球第29名,較2006年的36名提前了許多,且在亞洲排名提升至第7名;根據ICCA統計報告,2007年在我國舉辦之國際會議共計90場,其中台北市就有67場。

接著,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於今年6月中旬成立,創會會員即多達110餘家,涵蓋展覽、會議、飯店、運輸、裝潢、場地、印刷、媒體、廣播、公關、產業協會等業者,表示會議展覽服務業的產業群聚效果逐漸顯現,會展核心與周邊業者相加之規模具足,成立全國性同業公會可以加強業者間以及國際組織間之交流與合作,同時公會亦扮演著政府與業者的溝通平台,除協助業者爭取共同權益外,亦提供政府相關產業優惠政策與措施,以達共同推動我國會議展覽產業發展之目的。

此外,今年各個地方政府亦陸續推出與會展相關之措施,包括台北市政府今年編列經費補助在北市之國際會議與獎勵旅遊活動、苗栗縣政府補助在當地舉辦之企業獎勵旅遊活動、台中市政府成立「觀光委員會暨會展旅遊業推動委員會」、高雄市政府將會展觀光列為七大經濟發展面向之一、澎湖縣政府亦提供在當地舉辦會議之鼓勵方案。學界方面,中華大學、立德科技大學、致遠管理學院、高雄餐飲學院等大專院校,亦於97年起陸續開辦會展相關學程,提供學生舉辦會議展覽活動之相關技能與訓練。 

由於去年在台舉辦國際會議之次數大幅增加,國際會議協會執行長Martin Shirk特於今年6月底來台訪問,除盛讚台灣在今年的會議城市全球排名大幅躍進外,並表示發展會議產業台灣有其絕對的優勢,主要是台灣有許多國際競爭力極強的產業包括:電子、資訊、通訊、半導體、自行車等,以及台灣的醫學研究與工程發展,皆為吸引國際人士來台灣辦理國際會議的重要因素。

與亞洲地區積極發展會展產業之國家相比較,我國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包括大型專業會議場所不足,無法供應超過3,000人的專業會議場地,使得我國失去許多爭取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機會;缺少國際性連鎖飯店或大型觀光飯店,無法解決大型國際活動所需之人員住宿問題,較不利我國爭取大型國際會議的機會;我國缺乏與國際知名城市間之國際航線直接連線,會增加國際人士來台飛行時數與機票費用,亦不利於會展活動的舉辦;亞洲各國陸續成立的會議旅遊局(Convention and Visiting Bureau, CVB)乃為各國城市推動會展產業的重要專責單位,提供單一諮詢窗口服務,並協助業者爭取國際會議展覽到當地舉辦;我國經濟部商業司會展專案辦公室雖然提供類似的功能,但仍受限於計畫名稱與經費規模,因此無法完全取代會議旅遊局所可扮演的角色。

由於經濟部商業司所推動之「會議展覽服務業發展四年計畫」於97年底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明年起將由經濟部國貿局接續辦理,國貿局於年初將今年(2008)訂為「會展行動年」,明年則為「會展擴大年」,並將結合產業力量與政府資源全力推動會展產業。國內業者對於國貿局的未來規劃有著非常大的期待,冀望在既有基礎下,政府可以營造更有力於會展產業發展的環境與條件,使得業者可以追求更高的會展產值,並開創更多的國際貿易機會,以塑造台灣成為亞洲會議展覽產業的重鎮。

會議展覽MICE產業南港展覽館國際會議台灣會展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產業群聚政府政策觀光產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