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會展業之發展規劃與願景-專訪經濟部商業司杜紫軍司長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會展業之發展規劃與願景-專訪經濟部商業司杜紫軍司長

訪問/周嫦娥、吳旻華 整理/吳旻華、郭姿禕  (2005/03/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3期》

依目前的規劃,推動會展業發展的主導權是在經濟部商業司,請您先談談商業司定義之會展業與觀光局推動MICE是否有差異?而政府現階段有什麼具體措施在協助或推動會展業的發展?

基本上商業司定義之會展業與觀光局定義MICE大致是相同的,但商業司把獎勵旅遊這個部分放在會議裡面,叫做企業內會議。比如扶輪社年會IBM的經銷商會議等等,因為不管是獎勵旅遊或是商務會議都一樣,都和會議有關。

因為會展產業和觀光產業不太一樣,商業司所關注的重點與觀光局略有不同。觀光局當初推MICE時,著重MICE所吸引的國外觀光客源,就商業司的角度,雖然吸引國外客源對於國內經濟有所幫助,但商業司同時也重視會展業者的成長以及該產業的發展。觀光局關切的重點在於推MICE發展所帶來之觀光效益,至於執行過程是透過政府機關、貿協或是民間企業可能就不是這麼重要。然就推動會展業而言,商業司在想法上卻較觀光局寬廣,除了觀光局所重視之觀光客源的增加外,促進整個會展產業的成長更是商業司著眼之處。

由於現階段政府將推動會展業的經費與架構置於「挑2008年國家發展計畫」中的「觀光客倍增計畫」下,因此在達成觀光客倍增的大前提下,商業司初期將以觀光客增加為主軸推動各項措施,但最終目的仍希望能帶動會展業之發展。

雖然會展業之推動初期由觀光局主導,但目前由商業司負責,主要是希望長期能促進會展產業的發展,商業司針對會展業之發展將採取兩個階段來推動。第一階段著重於吸引國外客源來台,從國內現有的體系去招攬客源,因為會展業涉及許多專業領域,觀光局在海外的據點較適用於一般遊客的招攬,但針對專業團體宣傳有其困難性。現在商業司的做法是把國內會展業與民間團體找來,整理未來可爭取之國際會議的資訊,特別是亞洲,再分析是否可行並提供業者補助,利用舉辦國際會議來促進國內產業的成長。政府預計採取的措施包括:

1.2008台灣博覽會計畫

希望透2008台灣博覽會提昇我國國際地位,增進國際參與認知;加速公共建設投資,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繁榮高鐵沿線地區,帶動總體經濟發展;奠定會展產業基礎,培育會展服務人才,達成展現台灣服務經濟與科技經濟成就的終極目標。在參觀人次方面,國外旅客估10%50萬人,以500萬國內旅客,由於這幾年國內旅遊盛行,目前預估國內旅客將不成問題,國外部分則希望50萬人更高,為達成此目標便必須考慮推動手法,因此可把博覽會和會議展覽的計畫策略性整合。

2.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培育具創意活力及國際對話能力的新世代,亦即是嫻熟「資訊與英語」的新世代為目標。

台灣博覽會會展業發展MICE推動策略國際會議標準會展產業規劃人才培育計畫觀光客倍增南港展館國際市場拓展服務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