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工業部門低碳化趨勢分析
許中駿、葛復光 (2013/09/06) 《台經月刊第36卷第9期》
各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第15屆於哥本哈根所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15)中,已就氣候變遷問題達成共同認知,確立「致力減少碳排放,將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工業化前2˚C以內的水準」為共同努力之長期目標,因此面對未來國際間的對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採取的制約措施,節能減碳勢在必行。
而我國工業部門在歷年來經濟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為維持我國高度的經濟發展,必須審慎評估後京都議定書時代,工業部門將遭遇到的國際挑戰。依據2012年經濟部工業局的統計,工業部門為我國最主要能源消費部門,占國內能源消費53.5%,其CO2排放量(含電力間接排放)則占全國CO2排放的48.2%。因此,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情況下,透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以關鍵技術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推動產業低能耗與低碳化,進而達到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排放脫鉤,成為工業部門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
我國工業部門在綠色新政定位上,提出加速產業高值化、低碳化生產作為、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等策略,本文將依其策略內容,首先探討英、韓、日、德、美的工業部門低碳趨勢;接著說明我國工業部門現行挑戰點;最後,提出相關措施及建議。
各國工業部門低碳趨勢探討
各國在節能減碳目標、工業部門產業調整策略,以及低碳具體作法上,其發展重點各異,以下針對國際間幾個重要國家,分析個別低碳趨勢。
(一)英國
在總體節能減碳目標方面,英國環保、糧食與鄉村部推動「英國氣候變遷計畫」(UK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 UKCCP),京都目標(2008~2012):8%減量;長期目標(2050):60%減量。
依據減碳目標,工業部門產業調整策略上,除了提升能源、原料及製程效率,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外,英國政府尚鼓勵產業低碳轉型研發,並於2020年後將大力推動工業部門低碳燃料轉型。另外,培養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並且站在橫向政策之創新、技術、投資和需求的重要性上,轉型低碳經濟、增加商業和就業機會。
有關工業部門低碳具體作法上,在減碳措施方面,對於氣候變遷協議的參與者,其電費享有90%的氣候變遷稅優惠,而對於需汰換剩餘10~20年操作壽命的製造工廠,則倚賴資金投資。工業在提升能源效率的同時,亦實現低碳經濟,例如:提供所需製造的原料、產品和基礎設施、安裝、維護和經營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另外,英國亦發展淨碳技術CCS,特別是鋼鐵業與水泥業。
在低碳燃料使用方面,政府提供資金推動低碳燃料研究,發展低碳燃料的製造和減少工業原料的成本。另外,為減少石化碳排放,將製鋼、煉油所產生的廢氣產物一氧化碳(CO)氣體,利用某些細菌的能力,消耗CO氣體,並將其轉換成有用的化學品和燃料可用的能源形式。在能資源循環利用方面,以工業部門中的化學工業及水泥工業為例,化學工業對於每公噸的CO2排放,約保存2.5噸作為產品和技術,提供其他產業;水泥工業則利用廢物衍生的替代品取代38%的窯能源,近乎17%來自生物質(Biomass)。
工業低碳轉型、節能減碳政策、製造業服務化、能源效率提升、碳捕獲與封存、產業結構調整、再生能源應用、高值化發展、國際減碳趨勢、政府法規推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