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OMO展覽科技趨勢與會展產業數位轉型研析
蕭玟玲.吳念祖.黃幼芯 (2022/01/07)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期》
新冠肺炎自2020年1月爆發以來疫情快速蔓延,會展產業受到旅遊禁令、社交距離管制措施造成不少衝擊。依據國際展覽業協會(UFI 2020)在2020年7月調查,影響全球會展營運最重要兩大原因就是新冠疫情以及邊境管制所造成的經濟衝擊。UFI (2021)調查也顯示,80%策展業者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虛實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 OMO)將是未來趨勢,未來也將引入更多數位元素。
我國會展產值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從2013年的新台幣341億元成長到2019年的482億元,成長率超過四成,自2020年受疫情影響,會展產業銷售額成長率從2019年13.03%轉為2020年的-25.21%至2021年1~9月的-1.16%,迫使政府與會展產業都需要加速數位轉型推動。在無法舉辦實體會展活動情況下,將會展活動改為虛擬線上,或者是實體(線下)活動搭配線上活動儼然成為全球的趨勢。如何面對疫情下,掌握OMO發展趨勢,協助展覽服務產業規劃與推動數位轉型,創造趣味與數位、安全與安心OMO數位會展服務,是政府與產業界可以共同思考及努力合作的重要課題。
OMO數位展覽範疇
OMO一詞最早由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博士於2017年「尋找中國創客」的創投活動上,在演講中提及的新名詞OMO(虛實融合)全新零售模式,強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發展,一方面是消費流量線上與線下雙向導流,另一方面消費行為也產生線上與線下雙向流動,因行動支付以及感測器等AI技術普及,線下消費行為也得以數位化呈現。
OMO的概念提出後,也開始被應用於會展產業(MICE),藉由數位化與創新科技的協助下,同時呈現實體與線上虛擬展覽及活動辦理,將實體與線上展覽融合為一生態體系,使會展呈現有更多變化。
在OMO數位會展模式下,整合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大數據(Big Data)分析、物聯網、5G、AR/VR、社群工具等科技的應用能讓會展活動更加生動,也能強化展覽方的行銷效益,藉由科技鏈結OMO數位會展商業生態,在策展「展前」、「展中(線上)」、「展中(線下)」、「展後」等不同階段,可利用多種數位策展工具呈現OMO的服務內容(表1)。
表1 OMO數位展覽科技應用
(一)展覽前
協助策展方或參展企業在展覽活動舉辦前或是在籌備相關作業,可利用平台架設、數位行銷工具、數位支付工具與AI客服系統等數位策展工具,來協助官網建置、數位行銷廣宣、線上報名註冊與付款等作業。
OMO展覽、會展數位轉型、虛實融合、數位科技應用、虛擬展覽、線上線下整合、數位行銷、AIoT應用、5G基礎建設、AR/VR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