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2010年APEC經濟領袖會議議題展望
榮沛芳 (2010/1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1期》
被認為是連續三年「鐵三角」的APEC主辦經濟體,繼2009年新加坡之後,2010年由日本舉辦,2011年將由美國接棒。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的轉變、主辦經濟體對於這些變化的詮釋、APEC本身發展的歷程,此一亞太區域合作架構的會議重點亦有所調整。從2009年新加坡強調的「永續成長、連結區域」(Sustainable growth, Connecting the region),且著重於「實體連結」(Physical Connectivity),到2010年日本之「革新與行動」(Change and Action),並力倡「成長策略」(Growth Strategy),顯示APEC近年來逐漸注意到區域與全球議題連結的重要,因此經濟領袖會議的聚焦之一,自然為APEC對國際政經現勢的回應。
此外,APEC本身的發展亦是另一個關注的項目。特別是2010年為APEC茂物目標(the Bogor Goals)第一階段針對已開發經濟體之檢視年限。在此同時,APEC成立屆滿20週年,且歷經史上最嚴峻的經濟挑戰,作為一個區域合作架構,APEC該如何設定新願景,且尋求有效落實與推進之道,亦為2010年領袖需要面對的議題。
因此,回應現勢、擘劃未來,乃是2010年APEC經濟領袖們再度會面時,投注心力討論的兩大方向。
國際經貿現勢
自2008年於華盛頓召開第一次G20經濟領袖會議以來,截至目前已有三次的高峰會,最近一次於2010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而就在11月APEC經濟領袖會議舉行之前,2010年最後一次的G20領袖高峰會也將於韓國首爾召開,而在此期間,G20國家的中央銀行總裁與財政部長,也透過密集的會議商討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以穩定與振興經濟、改革國際金融機構、金融監理原則為主題。而各國的經濟振興方案、貿易融資,以及金融監管等政策則為具體的議題焦點。
在此期間,G20的討論隨著全球經濟情勢發展的轉變,會議重心曾轉向中長期相關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並超脫直接與經濟政策相關的措施,如經濟永續發展,與強化如何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情況,以增進面對挑戰時的抗禦與復原能力。不過,近期由於金融危機已過,經濟衰退的情況減緩並逐漸出現復甦跡象,2010年6月26~27日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高峰會,仍關注貧窮國家間接受到此波衰退的影響。已開發國家與相關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多邊開發銀行,決定提撥基金與進行規劃,協助這些低度開發或新興發展國家,推動社會保護、加強貿易與安全發展等工作。
不過,G20成員也體認到,對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而言,經濟危機對於社會的衝擊仍是不可忽略的問題。這除了因為已開發國家自身國內的需求外,亦發現到其最重要的任務在於重整影響全球社會經濟發展之金融體制與規範,經由推動改革以確保後危機時代的成長,以提升社會的弱勢族群以及低收入國家的福祉等,建構強勁、永續、平衡的成長,因此金融與財政議題則又回歸成為目前G20議題的實質內容。
就國際政治面觀察,2010年G20會議的主辦國,即加拿大與韓國,皆為APEC的會員,因此自然會將G20的議題延伸至亞太區域架構推動。
亞太經貿現勢
自1997年以來,亞太地區在雙邊之外的次區塊整合,至2010年又更進一步。1月1日起東協與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之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及年初東協與中國就一般商品完成零關稅,而2011年之後,東協亦將陸續降低對韓國、日本及印度之關稅。
APEC成長策略、FTAAP構想、茂物目標檢視、區域經濟整合、TPP談判進展、G20政策延伸、結構改革策略、人類安全議題、APEC組織改革、亞太自由貿易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