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智慧低碳城市之推動策略與實踐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智慧低碳城市之推動策略與實踐

盧思穎、陳思涵、陳彥豪、吳奕信  (2019/04/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4期》

台灣未來能源需求將持續成長,隨著產業朝向高值化,民眾生活水準提升,電力占總能源需求比例逐年增加,電力對於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的重要性將持續上升。我國已設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2005年排放50%、推2025年非核家園、提升綠能發電比例20%等政策目標。為達前述目標,台北市政府2016年起陸續推動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智慧生態示範社區、市府周邊機關學校智慧電網及台北市智慧公宅參與用戶群代(Aggregator)低壓需量競價試驗計畫,規劃利用(1)於示範實證場域導入再生能源、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系統及相關智慧節能設施逐步建構城市低碳與智慧化元素(2)整合發電端、用電端、儲能端之大數據與物聯網,並配合台灣電力公司需量反應措施,將台北市打造成為台灣第一座城市級虛擬電廠,以提高台北市能源效率及提升能源自主性,建立綠色能源供應、節能永續之先進低碳城市,朝向綠能永續發展之目標前進。本文分析智慧低碳城市發展趨勢,再以台北市為例,介紹智慧低碳城市相關計畫內容與成果,並提出用戶側參與電力服務流程價值鏈創新應用構想,最後介紹台北市以用戶側電力資源參與電力事業加值服務之實證計畫,期與市民共同實踐能源潔淨化並穩定都會區電力供應,引領台灣朝向綠能、節能及永續發展。
 

台北市智慧低碳計畫推動背景與政策方向

低碳智慧城市是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酌以低碳生活為理念,進行城市各項基礎建設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營運,整合電力、瓦斯等能源和交通、物流與公共服務達成效率化、障礙排除和節省能源的複合式服務,提升市民生活與經濟福利,邁向永續發展的低碳社會。智慧電網是未來智慧城市資訊網絡中最重要的資訊整合與傳遞基礎建設,利用各種低碳能源整合發展虛擬電廠,將可提供動力維持城市創新與活力,建構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我國已設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2005年排放量50%、推2025年非核家園、提升綠能發電比例20%等政策目標。並擴大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利用,及加速智慧電網與電表布建。在整體推動面將鼓勵設置綠能發電設備自發自用,促進電力供給多元化、在地化、潔淨化。電力為都會地區高附加價值經濟活動主要動力來源,以台北市而言2016年總用電165億度,相2015年成2.2%,亦為近五年來新高,總用電量約占全16.17%,主要用電類別為服務業用電及住宅用電,而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的所屬行政機關建築、公共住宅、公有市場、區民活動中心、健康服務中心、汙水處理廠、停車場、公園、交通設施等,用電量約5~10%。如何穩定都會區用電安全是未來台北市都會治理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配合產業結構與用電情形,台北市智慧低碳城市之建構初期將以公共住宅、公園、學校、科技商辦大樓、行政機關建築等用電型態互異之用戶類別,擇選適當場域導入智慧低碳措施,作為展現智慧能源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舞台;長期以提出「創新都市設計準則」為願景,推動善用區域資源擴大綠能使用、提高電力使用效能與節電意願、降低缺電風險,使得「戶戶皆節能、處處有綠電」,讓綠色產業融入市民生活,並同步以用戶群代表商業模式帶動智慧經濟,建立未來都市能源規劃標竿(1)。

智慧低碳城市能源轉型智慧電網再生能源儲能技術需求反應微電網能源管理綠能永續用戶側電力資源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