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防疫新尖兵——從醫用手套展望泰國橡膠市場的發展
曾子容 (2020/08/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8期》
在全球對抗武漢肺炎的防疫戰中,醫用耗材為醫療人員不可或缺的物資,可有效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害與傳播,其中可拋棄式的醫用手套是台商布局東南亞成功的產品之一。由於這些醫用手套使用橡膠作為原料,因此讓全球天然橡膠生產重心的東南亞成為各國爭搶物資的地區,特別是泰國、馬來西亞在全球橡膠手套生產上具重要性,突顯這些國家在該產業供應鏈的重要地位。
產業現況
(一)重要性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基於安全衛生考量,可拋棄式的醫用手套因為可以隨時替換,這段時間需求快速上升,無論是知名國際企業或是中小企業都因此承接比平時更多的訂單量,醫用手套瞬間成為預防感染擴散的重要物資,可視為防疫新尖兵。
實際上,醫用手套的使用可回溯至1758年,當時醫生用綿羊盲腸套在手指上操作手術,儘管沒有被廣泛採納,但卻能有效避免感染,在100多年後,醫生開始帶乳膠手套來進行手術,此習慣已相當普遍存在於醫療診間。
這些醫用手套主要取自天然橡膠樹,其白色的汁液又稱「樹的眼淚」,因為具有高延展性、防水等特性,可廣泛應用於各產業,加工與製作成民生與工業用品,特別在汽車與醫療產業的運用最為普遍。
南美洲地處熱帶及赤道地區、氣溫高且雨量大,適宜天然橡膠的栽種,起初醫用手套主要集中在巴西、哥倫比亞生產,後來則因為東南亞地區原料產量大且具成本優勢,醫用手套漸漸移轉生產製造中心。其中,泰國為目前世界第一大生產天然橡膠的國家,全球產能占比高達36%,是醫用手套的出口國之一。
(二)泰國橡膠產業分布
泰國橡膠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在1950年代由於泰皇蒲美蓬推動的「皇家計畫」政策,農業、林業、漁業、酪農業等獲得系統性的發展,當地橡膠產業也因此建立了成熟的產業聚落及累積完整的供應鏈,使得泰國國內天然橡塑膠加工的企業相當多,技術較為成熟,許多知名廠商皆設廠於此。
泰國南部為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區,是首次試驗種植的區域,自1990年代就開始小規模生產,到今日已成為橡膠相關產業的主要聚集地。泰國的東部與中部也有小型橡膠園,依據不同的橡膠品種採行相對應的種植方式,其中惹拉府(Yala)、那拉提瓦府(Narathiwat)、宋卡府(Songkhla)、攀牙府(Phang-nga)、甲米府(Krabi)、洛坤府(Nakhon Si Thammarat)和董里府(Trang)等,通過相互配合和資源優化,實現規模化生產,產量亦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橡膠產業在政府政策主導下,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府、東部的羅勇府形成產業群聚,不僅是經濟戰略重點,也是泰國重要橡膠生產基地及交易市場,方便企業尋找優質的橡膠原物料,或鏈結國內外橡膠貿易廠商,有利出口與投資橡膠製品的企業尋找合作對象,而且該群聚提供所得稅、關稅優惠,亦提供吸引企業進駐的措施(表1)。
泰國橡膠產業、醫用手套、防疫物資、橡膠城、天然橡膠、供應鏈、政策支持、橡膠價格波動、華新企業、數位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