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TEST解密台灣中小企業ESG發展現況與影響因素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TEST解密台灣中小企業ESG發展現況與影響因素

康廷嶽  (2025/04/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3期》

我國近九成中小企業尚未採取任何ESG行動,台經院的ESG自評工具TEST模型,參考FTSE Russell評估架構,並融入MSCI與DJSI常用指標,結合企業特徵與ESG認知,共約60道題目。本研究透過統計與迴歸進行分析觀察,中小企業在環境(E)表現較弱,而社會(S)與治理(G)相對較佳,企業可透過自評檢視ESG表現,與同規模、同產業企業比較,確定自身落實程度,進而設定改善目標並追蹤進展。

前言:ESG熱潮在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兩樣情
落實永續、減碳與ESG已經是當前大企業重要課題,不僅攸關法律規範、競爭力、營運成本與企業形象等,尤以ESG揭露報告與ESG評鑑,可作為各利害關係人檢視企業永續經營表現及進行投融資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以我國而言,自2022年行政院推動「台灣2050淨零排放」計畫,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陸續推動相關政策,如「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等,尤其是2025年起,我國全體上市櫃公司均應編製永續報告書,並於2025年8月底完成申報。依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布,截至2024年8月底止,我國已申報2023年度永續報告書之上市櫃公司家數計有1,020家,占整體上市櫃公司的比例約56%,其中取得第三方確信者計有613家。顯示落實ESG與減碳已是大企業的必考題,而且是勢在必行。
有別於大企業,中小企業落實ESG卻是選擇題,並沒有認真面對與思考落實的可能性。依據台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台經院」)的「台經院ESG自評工具」(TIER ESG Self-assessment Tool, TEST),在2023年年底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型製造業者僅有不到8%的中小企業對ESG開始有所作為,如蒐集資料、評估重大議題與風險、設定目標等,有高達92.4%的對ESG沒有實際行動,其中,完全沒有涉獵者占有29.4%,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對於推動ESG仍處於觀望階段,值得各界關注與協助。為何中小企業落實ESG為何如此重要,因我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依據《202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我國中小企業家數已突破167.4萬家,創歷年新高,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並且也貢獻全國近八成的就業人數,顯示中小企業無論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上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目前中小企業對於ESG卻有別於大企業的兩樣情。
然而,早期已有不少實證研究發現CSR或ESG跟企業績效有正向關聯,且實證研究多關注在有進行ESG評估的上市櫃公司,如Gao與Zhang (2015)利用美國的KLD社會評等資料庫(KLD Social Ratings Database)的社會績效評等資料,發現在有進行獲利平滑(earnings smoothing)的公司中,表現較好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會有更高的Tobin Q值、更強的同期營收與回報關係,證實CSR是可助於企業估值,該文推論因為在營利屬性上增加獨特的品質維度(quality dimension)所致。隨後,Abdelmotaal和Abdel-Kader在2016年依據2009~2011年FTSE 350指數的英國212家公司資料,發現高階主管薪酬中採用ESG相關激勵措施,與公司規模、企業社會責任(CSR)指數和資源效率政策變數之間存在顯著關係,結果顯示落實ESG與公司特徵有所關聯,且能協助解決代理人問題與促進永續發展,進而帶動股東回報。此外,Flammer等人(2019)則針對2004~2013年的S&P 500指數的美國公司,發現若將CSR納入高階主管薪酬制度考量,會增加公司長期價值、增加社會與環境措施,如減少排放、增加綠色創新,並改善公司的ESG表現。

ESG發展TEST模型供應鏈競爭力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台灣中小企業企業永續評估淨零排放國際標準接軌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