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國際經濟合作要有新戰略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國際經濟合作要有新戰略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2/05/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5期》

   這幾年國際情勢、技術和思想有了重大的改變,因此國際分工的方式也要有重大改變(陳博志,2020a2020b)。而這改變不只表示國際合作的方式和對象會有一些改變,國際合作的戰略也要改變,且須比以前有更多的戰略思考和布局。


與不同國家合作有不同利弊因此要有戰略

在過去幾十年國際經濟走向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時代,自由化是最主要的方向,而且大部分自由化是對各國無差別的政策。各國也許有一些自由化先後順序和程度的政策思考,但除了算計自由貿易協定的對象之外,不太需要有策略性或戰略性規劃。但這幾年大家開始注意到有些國家嚴重的不公平政策、自由化對國內弱勢產業和人民的傷害、供給中斷或生產鏈斷鏈的風險,以及經濟和產品被當成危害國家安全之工具的可能性等問題,因此不只自由化不再是國際合作必然的方向,不同產業以及對不同國家的合作都可能要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而且很多做法還要考慮其對其他國家政策之影響,以及長期改變各國基本合作條件的可能性。所以國際經濟合作政策不再是簡單的自由化就好,而要有整體的戰略思考和規劃。


全球自由化時代依價格競爭決定合作方式和對象

國際間的合作原則上是一種互補關係,但在全球自由化的時代,這互補並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各國和全世界的關係。兩國之間當然也有一些產品是互補的,但常有更多產品是相互競爭的,兩國各自設法以更低成本等方法搶奪世界市場,也各自尋求最低成本的供給來源,最後兩國相互貿易而像是互補的產品,常只是利益競爭的結果而非事先合作或道義的安排。所以自由化不太需要規劃或戰略,規劃或戰略可說是違反自由化的做法。

在全球自由化時代比較重要的戰略問題是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結順序。自由貿易協定本質上是以會員間的更自由貿易來製造與非會員間的相對不自由,因此各國要先和哪些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在政治經濟上較有利,可以有一些策略性的思考。有些國家甚至會在戰略上藉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來孤立某些其他國家。台灣在被孤立的情況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不多,因而沒有多少戰略思考的機會,甚至可能落入別人的戰略算計之中(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的策略思考,可參閱:台灣智庫2010)。


只依價格競爭決定合作對象可能危及公平和安全等國家目的

現在在新的國際情勢下,各國在生產成本和價格之外開始重視安全及公平等問題,希望重要的產品有較高的自製率,希望生產有較高的韌性和彈性,希望買到的東西沒暗藏安全威脅,希望生產鏈不容易被截斷,希望關鍵零件和因素不要被掌握,希望技術和其他智慧財產不要被盜用,希望外國不要採取不公平的政策搶走產品或獨吞生產鏈,也希望合作對象是可信賴的。而這些希望在各國和在各產業都可能不同,因此廠商和國家在選擇合作對象時就不再是只看成本和價格,而是要評斷這些考慮因素,包括其未來可能變化之後再做選擇。換言之現在和未來的國際經濟不再是只依市場價格競爭來選擇合作對象,對不同國家的合作政策也因而可能要有些不同。

國際合作經濟戰略自由化全球價值鏈水平分工垂直分工產業合作可信賴夥伴政治經濟分析印太架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