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檢視東南亞各國因應全球金融危機之作法
黃兆仁、黃瑜汝 (2009/10/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0期》
金融危機波及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表現
自2008年下半年美國的次貸風暴引起全球金融危機,使全球重要金融機構陸續面臨破產危機,並產生對全球其他經濟體造成連環效應影響,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以東南亞區域來看,雖然該地區金融體系自由化與開放程度不若歐美地區,使得該地區受到此波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但是歐美地區因為經濟景氣衰退,導致需求下降,這已對東南亞地區的出口表現產生衝擊。上述結果反映出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結構及產業發展係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尤其是以美、日、歐為最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全球主要的消費市場衰退,自然會影響到東南亞各國經濟表現。
本文首先說明全球金融危機對東南亞的影響,分別檢視實體經濟面的出口、進口、貿易餘額及經濟成長表現,和股、匯市等金融市場概況;其次將探討東南亞各國因應全球金融海嘯之具體作法;最後提出對未來的展望。本文研究發現,東南亞各國已運用各別財政政策或以區域金融集體安全的作法,因應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其成效已產生對區域經濟的穩定效用,不似過去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對該區域經濟之嚴重衝擊。
全球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各國的影響
東南亞主要國家在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表現仍呈現成長的趨勢(表1),直到當年的10月以後,東南亞主要國家各國受到此波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表現已呈現出明顯衰退的情形。例如印尼在該年元月至9月期間約30%的成長,至10月銳減至4.9%,12月時更呈負成長達20.6%。
表1 2008年東南亞主要國家出口金額變動率
觀察東南亞主要國家在2008年進口金額變動率的表現情形(表2),情況類似出口金額變動率,東南亞主要國家在2008年10月始,該地區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東南亞各國需求下滑,又加上國際石油與原物料大宗商品的全球價格下跌,使得該地區的進口金額成長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同樣地,以印尼為例,該年在元月至10月皆有40%以上的成長,至11月開始反轉,負成長5.1%。
表2 2008年東南亞主要國家進口金額變動率
檢視東南亞主要國家的貿易餘額表現情形(表3),以新加坡為例,該國在2008年的貿易餘額表現因該國在出、進口額都呈衰退情形下,使得該國貿易餘額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全球金融危機、東協加三、清邁倡議、貨幣互換、外匯穩定、財政刺激、區域合作、資本市場、經濟成長預測、出口依賴結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