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國際淨零策略與應用技術概述
黃祉瑄.張家榮.賴彥鈞.龔智捷.賈其樺.林若蓁 (2023/12/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2期》
為達成全球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世界各國相繼擬定淨零排放路徑及政策,提出包含節約能源措施、生活行為改變及各項能源轉型、技術研發與應用等策略,並且搭配碳定價之相關措施,結合公私部門之資源投入淨零轉型,期能儘速實現淨零排放之宣告、承諾和願景。爰此,本文彙整國際淨零技術研發推動策略與應用發展,與我國淨零策略研析比較,提出台灣推動淨零所面臨之挑戰與建議。
國際上淨零轉型之共識做法為減少傳統化石燃料運用及總體能源需求,擴大建置如風力、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同時完善智慧電網及儲能系統以穩定供電,而要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仍需仰賴其他新能源,如氫能、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之發展,以及工業製程改善、自然碳匯等減碳與負碳技術。本文深入探討歐盟、美國、日本及台灣政府和國際組織於淨零目標所制定的政策戰略及推動現況,並介紹淨零技術種類、研發方向與應用領域,期能幫助讀者對於全球淨零趨勢有一全面性的了解。此外,亦研析國際間及我國達成淨零所可能面臨之挑戰,例如技術、資源、成本和社會接受度等,助力實現淨零目標。
為響應巴黎協定,歐盟、美國及日本加速訂定淨零目標,我國也設定永續及前瞻能源、低(減)碳、負碳、循環、人文社會科學等五大領域,積極面對能源轉型及地緣政治變化的挑戰。
國內外淨零政策目標與推動策略
(一)國際淨零戰略
為減緩氣候變遷造成之不可逆影響,淨零排放已成為國際共同努力之方向,全球已有逾149個國家宣示或規劃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約涵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8%,其中英國、法國、瑞典等27國更已將淨零排放目標明確入法。
1.歐盟
長期於永續領域扮演領頭羊角色的歐盟,其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19年發布的「歐洲綠色新政」(A European Green Deal)包含了三大目標:2050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推動不耗竭資源的經濟發展;全體國家共同實踐。為有效落實該目標,又於2021年推出「55套案」(Fit for 55 Package),提出共12項新增及修正政策法案,包含大幅擴建再生能源及相關基礎設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限制總體能源使用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俗稱碳關稅等措施。此外,為因應全球地緣政治之變動及不確定性,2023年2月歐盟執委會提出「綠色新政工業計畫」(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擬訂定《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與《關鍵原物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目標在2030年前大幅提升淨零技術於歐盟境內自產率,強化歐盟淨零產業之國際競爭力,並確保淨零產業所需之關鍵原物料能穩定供應。
國際淨零策略、應用技術、碳定價、氣候變遷、碳邊境調整、能源轉型、氫能、儲能系統、碳捕捉與封存、台灣淨零挑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