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金融海嘯下歐巴馬新政力挽狂瀾?抑或推波助瀾?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金融海嘯下歐巴馬新政力挽狂瀾?抑或推波助瀾?

王仁甫  (2009/05/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5期》

美國當前面臨信用市場引導的經濟成長衰退

美國在寬鬆貨幣政策與人民長期過度消費擴張舉債的習慣埋下金融海嘯的禍因,美國消費者以借貸來融通消費的情況相當普遍,負儲蓄的狀況日益嚴重。我們可以從美國前100大銀行,2007年第4季消費借貸壞帳率2.7%增加到2008年第4季的4.2%,而信用卡壞帳率更在一年內增加2.09%可見一斑(圖1)。

 

1  美國100大銀行壞帳率來源

 

目前因信用危機所引發的經濟窘境,為在不良債權與金融商品過度美化包裝,及股市非理性榮景推波助瀾下,而產生的泡沫經濟,當2008年9月中雷曼破產後,債務通縮(debt deflation)現象更一觸即發。債務通縮的概念為1933年經濟學大師費雪(Irving Fisher)提出,指的是當債台高築的民眾和企業碰到財務困難時,通常會拋售資產來清償債務,如果多數民眾與企業試圖在同一時間拋售資產,便會徒勞無功。

因為市場價格會重挫,使債務人的財務惡化速度超過償債速度,而隨著資產價格陷入通縮,將形成破產率上揚、需求下降,以及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使資金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一夜間崩潰,恐慌性賣出資產,因此產生目前的兩房危機(房地美、房利美),使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陷於停頓,造成全球性金融危機,迫使金融業降低市場槓桿操作;在去槓桿化過程中使資產價格緊縮,加速房地產與股市價格崩跌,造成廣大投資人蒙受損失,其中包含社會大眾與企業,不僅造成財務破壞,更使民眾緊縮消費,產生因信用市場引導的經濟成長衰退,整體衰退過程(圖2)。因此,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08年9月的61.4至2009年3月崩落到剩26(圖3)。在美國,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將近七成,整體產業工業生產年增率從雷曼兄弟破產時的-1.4%,到2009年3月迅速的衰退到11.2%,產能利用率亦降低7.4%(圖4)。在產出與產能利用率減少的壓力下,加上銀行緊縮銀根加速企業破產,使得失業率從2008年9月6.2%至2009年3月大增至8.1%,平均一周工作時數亦下降0.3個小時,更使所得年增率呈現大幅度衰退(附表與圖5)。

 

2  信用市場引導的經濟成長衰退過程

 

3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與所得變動率

  

4  美國工業生產年增率與產能利用率

 

  美國經濟現狀

 


5  美國失業率與平均一周工作時數

 

 

採取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為信貸市場解凍

面對信用市場引導的經濟成長衰退,美國歐巴馬政府採取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和刺激性財政政策,在貨幣政策方面,為挽救經濟下滑與通貨緊縮的疑慮下採取大幅度降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指出,自2007年夏季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開始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到2008年春季已累計下調了325個基點,在2008年10月再次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100個基點,12月分FOMC進一步下調目標利率,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範圍確定為0~0.25%。而先前大幅度降息的措施卻可能引起流動性陷阱,且已處於零利率的背景之下,使得利率政策操作將無計可施。再者,全球金融機構積極進行去槓桿化,急著出脫手中資產並緊縮放款業務,導致歐美地區信貸增速放緩,造成資金市場急凍。因此,美國聯儲為繼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採取債務貨幣化措施,於3月宣布,將在未來六個月內買入總額為3,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注入資金為信貸市場解凍。

信用市場經濟衰退金融危機消費者信貸債務通縮降息通貨膨脹經濟復甦法案失業率金融監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