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軟投入、生產力與富民經濟

 

台經月刊

 

【社論】軟投入、生產力與富民經濟

台經院  (2012/04/10)    《台經月刊第35卷第4期》

         行政院陳院長冲就任後,宣示將以發展「富民經濟」為政策方向,同時強調其中的「富」是個動詞,期許提高中產階級、底層民眾的收入,並希望更進一步讓民眾在財富上,以及生活、文化與心理等層面都能感受到富足。當然,這許多的期許,未來能否達成,除了經濟、科技部會相關政策的拉動外,也有賴財政、教育、文化及勞動等相關部會,甚至於地方政府的協同合作與執行。就在內閣正啟動政策布局之際,本文幾個經濟分析的發現,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政策方向的思考。

第一,在政策方向上,雖然所得不是唯一的重點,但是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甚至是最為關鍵的議題。從個體的行為來看,想要在生活、文化及心理層面有「富足、幸福感」,其實「金錢」所得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舉例來說,推廣藝文欣賞、閱讀及美食,除了長期以來教育文化界所關心推動,並期許讓各界有能力欣賞享受各類文化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時間」。試想,如果台灣產業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成長有限,若多數企業仍然是高工時服務的國際大廠,「慢活」以及任何工作以外的享受,都將會付出相當高的機會成本,換言之,「生產力」應該是整個「富民經濟」願景下,國家核心的議題。

第二,根據主計總處所作的多因素生產力趨勢分析,從2002年以來資本生產力的成長多相對偏低,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在固定資本投入如廠房、機器及設備等運用效率不佳,更使得資本生產力及多因素生產力呈現負成長。然而,相對於生產力的變化,所要觀察的就是原始投入面的變化:在同一期間,資本投入的成長,卻持續高於勞動投入。兩相比較,如果單純就投資效益的觀點來看,大致可以瞭解整個國家的投資,其實是選擇生產力偏低的「資本投入持續成長地投入」,這就顯示國家整體在資源配置上,並未作合理的考量。

第三,觀察整個國家人力資源運用的狀況,顯現出國內在高品質人力運用上的無效率現象。依台灣多年來人才流動的走向,不可否認教職、公職及醫界應該都是高階人才的主要流向。從國科會的科學技術統計來看,台灣每年的研發經費從2000年起持續成長,到了2009年大約增加85%,其中企業部門的研發投入增加大約一倍,而政府及高等教育部門則大約分別僅增加32%及94%。在研究人員的投入方面,以投入人力的約當時計算,企業與政府部門大約分別增加94%及22%,相對於研發經費的增加大致相同,但是高等教育部門的則大幅增加了169%。從這些投入的發展動態中,明顯指出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的成長,大幅落後於研發人力的拓增。

在這樣的趨勢下,預估將有更多的高教研究人力必須競逐偏少的研發資源。如果再進一步綜合過去幾年科教政策,包括:高教評鑑、教學卓越及頂尖大學等,多數以學術論文作為升等、評比的引導方向,顯然不但存在著高教體系資源配置問題,而從整個經濟體系角度看,這些高階人力對整個國家發展的貢獻,將會遞延一段非常長的時間。這對於有效運用高階人力,促進「富民」目標的達成,顯然有相當程度需要調整的空間。

第四,深入探討產業部門的資源運用情形,則同樣可以發現產業也面臨人力資源運用的問題。根據主計總處的整體產業附加價值資料指出,過去十年間,在四種附加價值的組成因素中,以固定資本消耗的增加幅度最高,高達六成;老闆或股東分配到的營業盈餘增加幅度次之,大約兩成五;員工薪資的增幅為第三,不到兩成。從整體來看,源於老闆及員工等人力貢獻整體占附加價值比重則是呈現持續下滑的情形。該數據走勢,其實是與多因素生產力的資料非常接近。從政策意義上看,如何協助產業中「人」這個軟性要素的貢獻,將會是個相當首要的環節。從政策角度看,除了必須從人才供給端提高給予產業人才的供應品質外,在制度上如何刺激業者強化內訓,重視企業內的人才持續成長,以及各產業周邊專業服務業,包括:智財、研發及品牌服務能力的強化,也是協助產業促進「產業軟要素」對其成長貢獻的重要來源。

在一般的經濟分析中,生產力多數是以產出除以投入的概念計算。然而,如果進一步探究其政策意義,想要提高生產力,應該要有三個步驟:(1)選擇最有潛力的目標;(2)規劃安排資源以達成目標;(3)持續提高各種既有資源的運用效率。對於台灣而言,由於多年來產業的發展均以服務品牌大廠為標的,製造效率的提升已經是許多產業所擅長。同時,也由於多數產業的發展目標,都是跟隨國際大廠,對於如何精準選擇目標,以及如何有效安排產業平台的資源(為何蘋果電腦可以有iTune、app等平台?),則相對缺乏足夠的知識與能耐,這就是台灣產業在「產業軟要素」上最大的缺口。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富民經濟」的政策方向,確實需要行政院所屬各部會協同合作來達成,而且可以發現到或許「富」的意義,應該擴大到非經濟層面,但是要達到廣義「富」民的目標,經濟仍是核心因素。從經濟觀點看,如何協助產業選擇最具潛力策略目標與方向,絕對是項首要的關鍵,但是想要協助產業精準選擇具潛力的目標,則與「人」及「專業服務」等軟性要素投入的品質及高階專業人力的有效運用息息相關。而這些議題的精進與調整,所需要的可能不只是固定投資或資金的補助計畫,更重要的應該是相關制度與法律的調整,以刺激與要求各界投入「產業軟要素」與「生產力」之強化。

富民經濟生產力高階人力資本投入產業附加價值制度改革研發資源政策協同產業軟要素勞動效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