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工業4.0趨勢下製造業與文創產業合作的成長意涵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工業4.0趨勢下製造業與文創產業合作的成長意涵

盧俊偉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4.0趨勢下製造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課題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或工4.0時代中,物聯網及服務聯(internet of services)等新產業技術成為主要特徵,其衍生的應用與服務等價值創造模式,係以透過各種聯網裝置,得以蒐集到個別使用者的使用模式或習慣之資訊、數據,並透過數據分析服務轉化為有意義之資訊,即時反饋到產業供給端,據以作為新產品或服務設計開發、資源配置決策、供應鏈或資源配置管理、售後服務規劃等判準。在此一趨勢之下,生產端的成本/效率要求與控制將更加精確化、一致化,因此對於過去擅長成本效率管理的台灣企業而言,一旦其他製造大國(例如中國)肯積極投入大筆資源,導入相關硬體設備及軟體控制技術,則台灣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將受到極大挑戰,甚至所經營的製造業有遭到替代之虞。

   2015年中國已提出「中國製2025」行動綱領,將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賦予製造業九大戰略任務,並規劃十大重點領域及五項重大工程,要從製造大國邁向成為製造強國,而工4.0正是其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核心指導原則。物聯網技術導入及應用需要一定規模資本投入,具有明顯的資本密集特色,中國傾國家力量支持,未來預料在此一方面將有明顯進展。

   從這個角度而言,台灣製造部門若只是以達到工業4.0為升級轉型目標,那麼可預期的是,未來仍將無法擺脫中國製造業的技術追趕,甚至有被進一步產業替代的風險。因此,我國製造部門的價值創造來源或產業競爭優勢,將不能只是著眼於製造部門本身,而必須跨出產業鏈思維,從跨產業合作的生態系統觀點,尋找新的價值創造來源。

 

製造業結合文創產業成為新成長動力來源的國際趨勢

   目前各國對於媒合製造部門與文創產業的合作,正方興未艾。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015年所提出的《科學報告:面2030(UNESCO Science Report: Towards 2030),觀察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世界主要產業技術領先的國家或經濟體如歐盟、美國、韓國等,已紛紛投入創意產業的扶持發展,其目的之一是欲藉此來重振製造業部門的發展。以台灣最為熟知的韓國為例,韓國藉由內容產業的文化或內容輸出,成功地在亞洲各國刮起一波波「韓流」旋風;而「韓流」所創造的效益不只是韓國內容產業本身,更延伸帶動了亞洲各國對於韓流周邊相關實體產品的需求,包括汽車、化妝品、服飾設計、手機等。


製造業與文創產業的虛實整合模式

   在物聯網及服務聯網新產業技術未來將逐漸成熟的趨勢下,對於終端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模式的掌握,預估將成為產業普遍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未來產業要能創造更大附加價值的關鍵,不再只是關注如何掌握及回應消費者的需要,而是在於如何主動引領或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工業4.0產業文創化製造業轉型韓流經濟智慧製造品牌行銷文化創意跨產業整合數位行銷出口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