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探索農業生態系觀測指標與發展契機
黃慧真 (2023/11/10)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1期》
如同健檢目的是為了找出潛在的健康風險及早給予治療,農業生態系若能有一套系統性檢核工具及時掃描任何領域弱點,可避免損害生態系整體表現。透過生態系健檢進行全面評估,有助提升風險管控意識,達到農業生態系健康促進之效用。本文透過探討影響商業生態系發展之關鍵要素,瞭解形成生態系過程的演化脈絡,以供我國農業發展生態系時,預先掌握可能面臨的挑戰與關鍵環節,希冀作為農業生態系發展成效觀測及公共資源配置之參考。
隨著全球化發展,新的商業模式與技術不斷湧現,傳統農業正在轉變,如何維續既有農業價值,同時採納新興科技與永續農業發展模式,於提升糧食安全、穩定農產品物價及透過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生計等思維中,強化農業事業化之意識,是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平衡考量的問題。本文希冀透過探討影響商業生態系發展之關鍵要素,瞭解形成生態系過程的演化脈絡,以供我國農業發展生態系時,預先掌握可能面臨的挑戰與關鍵環節,希作為農業生態系發展成效觀測及公共資源配置之參考。
中小企業跨域創新生態系之策略進程與關鍵指標構面包含三階段:商模化為形塑價值主張的階段;系統化為標準化管理生態系成員的合作模式;規模化則於多元創新時期,持續擴大生態系成員類型與影響力。
借鏡商業生態系之健康衡量標準
由於商業生態系的發展是動態、持續的過程,隨著環境條件變化,會不斷適應與演進,需要不停調整策略、創新產品與服務,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及競爭環境。為此,需要相關利益方協作,透過政策支援加乘,共同策進商業生態系健康發展。
何謂健康的商業生態系?哪些特徵表明它能持續為其網絡成員創造機會?於商業生態系統中,關鍵成員能協助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因為它支持的多樣性能築起緩衝帶,從而保護系統的結構與生產力。因此,確保產品或服務交付的每個環節健康狀態格外重要,Iansiti與Levien於2004年最先提出可從生產力、穩健性及利基創造三個面向(表1)來衡量商業生態系之健康狀況。
表1 商業生態系之健康衡量標準
衡量面向
|
衡量指標說明
|
生產力
(Productivity)
|
‧能持續將技術與其他創新原材料轉化為更低成本與新產品之能力,可透過如投資報酬率衡量商業網絡生產力
‧生產力隨時間變化,如能預先掌握該生態系之健康狀況,例如瞭解歷年投報率大幅變動之原因,可預應減少對不穩定網絡之依賴,降低損益風險
|
穩健性
(Robustness)
|
‧商業生態系應能承受不可預見之技術變革等破壞,且生態系成員間的關係可以緩衝外部衝擊
‧可透過如生態系成員之存活率評估生態系之穩健性,亦能作為生產力衡量指標(投資報酬率)下降之前兆
|
利基創造
(Niche Creation)
|
‧前述穩健性與生產力無法完全體現健康生物生態系之特徵;生態系之成員或功能多樣性同等重要,代表吸收外部衝擊的能力與生產性創新的潛力
‧可透過如創建有價值的新功能/利基;或觀察新興技術應用於新產品/服務的程度,增加生態系多樣性
|
資料來源:Iansiti and Levien (2004), "Strategy as Ecolo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本研究整理。
農業生態系、跨域創新、生態系檢核、風險管控、可持續發展、政策補助、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市場拓展、異業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