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亞洲抗病水稻議題研究——以白葉枯病為例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亞洲抗病水稻議題研究——以白葉枯病為例

張羽萱、劉依蓁  (2017/03/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3期》

稻米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稻米為全球主要的糧食之一,目前30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其中又以開發中國家為主,提供每50~80%的熱量來源,預估未20年稻米的需求將2.5%成長率繼續成長。根據聯合國糧農組(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統計2014年全球稻米產量達7.4億公噸,以東亞、南亞及東南亞為主要生產地區(1),約各占總產量1/3,其中又以中國生產最多,28%,其次為印度,21%2),兩國總生產量接近全球的一半。另外2013年全球稻米總產值高3,282.5億美元。

 

1  全球稻米產量

 

2 2014年全球主要稻米生產國(以產量計算)

 

   在生產面積部分,2014年全球稻米栽種面積1.63億公頃,以印度栽種面積最廣,4,390萬公頃,占全26%,其次為中國,3,060萬公頃,19%3)。若根據栽種面積前十大國家分析其稻米單位面積產量,其中又以中國最多,每公頃可生產6,749公斤,其次為越南及印尼,每公頃皆有超過5,000公斤的產量。另外,印度雖為生產面積最大且產量第二多的國家,但其每公頃僅生產3,622公斤的稻米,僅為中國的一半(1)。

3 2014年全球稻米種植面積

 

1 2014年各國稻米單位面積產量

 

全球水稻白葉枯病現況

   水稻白葉枯病的病原細菌學名為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於相對溼度大70%的潮溼高(25~34)時發生,尤其在颱風過後,因風大造成植株有多處傷口,造成此病嚴重發生。此病害主要發生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以東南亞、南亞及東亞等稻米盛產地區最為嚴重,而印度、中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寮國及台灣都是白葉枯病普遍發生的主要國家,其中印度全國境內皆有白葉枯病發生的情形。根Ali Sattari (2014)等人研究顯示,白葉枯病會導致水稻減20~50%,另根據國際水稻研究(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資料,嚴重時可能對水稻產量造成高70%的損失。另外,也有紀錄顯示此病造成日本全產量減10%,菲律賓嚴重受害區減30%及印度感病品種減50%,在台灣主要發生在第二期稻,平均罹病莖數率26%

水稻白葉枯病防治辦法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資料(2003),台灣1960年推廣台中在來一號,以及利用此品種做親本育成的新品種後,白葉枯病才逐漸變成為台灣水稻重要病害,台灣水稻白葉枯病主要發生於第二期作1985年突然大面積發生,平均罹病莖數率26%,受害面積達42,845公頃1989年更達到45,000公頃。目前防治辦法包括栽種抗病品種、田間管理、藥劑防治及生物防治。

   根據IRRI資料顯示,優良抗病品種可能將病害損失降1%以下,而根Ali Sattari (2014)等人報告顯示,目前已發38個與白葉枯病相關水稻抗性基因,其中有九種廣泛存在於水稻中、九種來自秈稻、七種來自稉稻、兩種來自耐逆境品Aus,除了利用傳統的育種方式雜交篩選出抗病品種外,近年也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加速抗病品種選育。

   目前全球陸續推出多種抗白葉枯病稻米品種(表2),早年日本白葉枯病大發生,1973年開發出抗白葉枯病品種あそみの(Asominori),成功解決白葉枯病所造成的危害;在印度已推PR106Smba MahsuriMahsuriType 3 Basmati等品種供農民種植使用;中國則推Guodao 1Zhongyou 6Zhongyou 1176;菲律賓國家種子產業協(National Seed Industry Council)則陸續推NSIC Rc142NSIC Rc154PSB Rc82等品種,除此之外,菲律賓SL農技公司試驗農場也推出了秈稻及稉稻雜交SL-8HIRRI也推IR64Macassane,其Macassane2011年種植於莫三比克。

 

2  全球抗水稻白葉枯病品種
 

   除此之外,在非洲由非洲開發銀行、日本政府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三個組織,共同開發NERICA hybrids (New Rice for Africa)水稻,其中包含抗白葉枯病品系;拜耳公司也2007年推ArizeDhani抗白葉枯病水稻,並種植於印度、菲律賓、印尼、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國2014年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實驗(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與中國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發TS4的抗白葉枯病品系,讓原本極度感病的印尼品種得以抵抗白葉枯病;近年台灣也利用台67號突變品SA0423SA0424進行育種,希望能推出優良抗水稻白葉枯病品系。

白葉枯病水稻抗病育種農藝性狀改良循環經濟分子標記育種新南向政策病害防治技術國際農業合作農業科技創新耐病基因研究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