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中小企業近年出口表現變化之原因分析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中小企業近年出口表現變化之原因分析

謝啟賢  (2015/07/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7期》

過去出口導向政策為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關鍵,而中小企業又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業早期利用充沛的勞動力,進行加工出口的生產型態,且與大型企業相較是具有靈活創新、彈性與具時效性的生產型態。

但約1980年代中期以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捲下,中小企業從大企業的衛星工廠、技術接受者,轉變為受到市場開放影響下來自國際的競爭,隨著國內土地、勞力等生產因素的成本高漲後,台灣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漲,利用勞力、土地成本低廉國家,如東南亞、中國等進行國際分工,發揮量產上的規模經濟,成為產業界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這些發展趨勢都使得本土中小企業在高科技產業裡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在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逐漸成形的情況下,企業也需要在世界各地選取最有競爭力的合作伙伴,相對地,競爭對手也從國內廠商轉變為世界性的競爭,部分台灣的中小企業跟不上腳步,沒有適時轉型,以致業績快速下滑,未蒙全球化資訊快速傳遞之利,反受其害;但也有部分中小企業業者掌握時代脈動趨勢,發展出新型態的貿易模式,創造出可觀的獲利。

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台灣經濟發展已明顯放緩,從歷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09~2014年)資料顯示,中小企業的出口值呈現停滯甚至衰退的現象。台灣中小企業過去曾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代工製造曾創造大量的外貿出超,但過去20年間產業大量外移前往中國、東協等地區,雖曾短暫享有廉價勞工成本壓低的黃金歲月,然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改變,國內人口紅利不再,傳統思維的中小企業競爭力不斷滑落,再加上外在環境快速改變,以致成長出現瓶頸。

由於中小企業為我國穩定就業市場的重要支柱,實有必要發掘影響中小企業出口表現的原因,本文希望透過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相關統計數據之整理,以及筆者對中小企業的觀察,了解影響中小企業出口表現除上述提及之因素外,是否還包括其他影響因素,使中小企業能維持出口動能,帶動我國整體經濟的成長。

 

研究資料數據來源說明

本文利用歷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的出口統計資料,以長時間的時間序列資料(1998~2013年),彙整我國中小企業的出口表現,並透過出口貢獻(中小企業出口值占所有企業出口值的比率)、出口傾向(中小企業出口值占中小企業銷售值的比率)等指標,分析評估近年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表現。

相關統計數據之取得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制的「中小企業白皮書」為主,該報告有關中小企業的出口數據資料,係來自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的營業稅徵收統計原始資料,為企業課稅資料,涵蓋查定課徵部分。


近年中小企業出口表現觀察:中小企業的出口貢獻仍呈現下滑趨勢,出口傾向則呈現微幅下滑,但2013年兩者皆下滑明顯

觀察1998~2013年中小企業之出口金額、出口貢獻及出口傾向的變化(圖1),從中小企業的出口金額來看,出口金額大致仍呈現成長趨勢,但成長動能已不若之前快速。此一現象可對照1982~1997年的中小企業年複合出口成長率為9.40%,但1998~2013年僅為1.75%(注1),出口動能已明顯放緩。

中小企業出口貢獻產業外移間接出口區域整合服務貿易全球供應鏈競爭力提升電子化轉型創新經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