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成長遭遇礦產資源約束
孫 林(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6/01/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期》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獲得高速成長,工業化進程大大加快,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很多工業製成品的產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一些重要工業品出口量也已占據世界貿易量的很大比重。
但是,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是以資源的巨大耗費為代價取得的。伴隨著經濟的高速成長和世界製造業大國地位的形成,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礦產資源的消耗大國。特別是自20世紀九○年代以來,中國進入工業化經濟高速成長階段,進一步加速了對礦產資源的消耗,許多礦產資源的消費增速接近或超過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不斷擴大。中國經濟成長遭遇礦產資源約束的特徵日益明顯。
礦產資源短缺對中國經濟成長的約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成長和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大,能源、礦產資源消耗大量增加。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煤炭、鋼材、水泥、鐵礦石、氧化鋁等重要礦產資源第一消費大國,也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石油和電力消費大國。2004年,中國原煤產量達到19.56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3;原油消費量達到2.9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7.7%;鋼材消費量達到31,230萬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33%;鐵礦石消費量達到51,800萬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43.2%;氧化鋁消費量達到1,289萬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23.4%;水泥消費量達到9.7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40%。
當前中國許多礦產資源供應已呈現出明顯不足,供需矛盾趨於擴大。經濟和社會發展及人口成長對礦產資源的強勁需求,與大宗支柱性礦產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據“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提供的報告預測,與未來二三十年主要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相比,中國目前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顯得嚴重不足,礦產資源日趨短缺。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10年,中國現有的主要大宗礦產中,石油、天然氣、鐵、銅、鋁、錳、鉻、鉀、鎳、硫、硼、鈾、磷、石棉等均無法滿足國內需求。45種重要礦產資源的現有儲量,到2010年能夠滿足需要的只有24種,到2020年能夠滿足需要的僅有六種。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對資源儲量、生產能力以及2020年的資源需求的分析和預測,對中國經濟成長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的45種戰略性礦產資源,到2020年將面臨短缺的有十種,嚴重短缺的有九種。未來20年中國石油需求缺口將超過60億噸,天然氣超過2萬億立方米,鋼鐵缺口總量30億噸,銅超過5,000萬噸,精煉鋁1億噸。這表明中國重要礦產資源的供應將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經濟、礦產資源約束、粗放型成長、資源短缺、可持續發展、資源回收、節約型社會、礦產勘探、全球資源供應、迴圈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