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我國與GCC會員國的經貿關係概況
鍾錦墀 (2007/11/07)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1期》
自1981年成立以來,海灣合作理事會(GCC)(注1)便朝更緊密的經濟整合邁進。過去六年來,GCC更積極邁向其於1981年6月所制定之經濟整合協定的目標,包括2003年成立關稅同盟,2005年成立貨幣同盟,2010年以前建立單一貨幣。近幾年國際對能源、原物料的需求增加,進而帶動國際原油價格,使海灣國家的石油收入創歷史新高,也因此成為此地區經濟蓬勃的主要因素。GCC「油元」充沛,使其成為一股全球強大的經濟力量,其積累的大筆財富使得GCC已成為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經濟體。不論是消費市場、勞動市場或資金市場都無不讓全球對這個地區所帶來的種種新商機躍躍欲試。面對這股中東「油元潮」(oil boom),為掌握中東市場新商機,並拓展我國對中東地區互動關係,目前我國政府正積極擬定各項策略計畫,以期能及時搶攻這塊全球熱門市場商機。
GCC會員國在世界經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資料指出(參表1),2006年GCC會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7,327億美元,總人口約3,590萬,平均國民所得約24,932美元(其中又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平均每人年收入最高,為49,500萬美元),排名世界第27,比很多國家都來得出色。誠如Goldman Sachs(高盛)分析師Ahmet Akarli最新報告指出,GCC會員國在未來10年的增長還會更快速,整個區域的經濟環境也正在改善,充足的經濟資源,將是未來區域增長最重要的憑藉。該報告亦指出,2050年波斯灣國家的每人GDP將可達到63,250美元,達G7國家的77%,將遠超過目前50%的現狀。
表1 2006年GCC會員國人口、經濟成長與人均所得
此外,根據國際金融學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估計,單單近五年來的油價上漲,就已為GCC會員國帶來1兆5,000億美金的意外之財。
雖然,以目前情況來說,GCC會員國豐富之能源出口在其國民生產總值當中仍占相當高比例,以2005年來說,GCC會員國平均原油依賴度高達79%(參表2),但多年來國際石油市場的變化無常中,讓GCC各國政府已瞭解到,僅依靠石油資源這種「單一式」經濟結構是相當危險,因此在發展石油經濟的同時,各國也開始積極運用其龐大的「油元」,積極投入其他非原油方面的經濟發展,如工業、製造業、建築業、運輸業、通訊業、房地產業,旅遊等行業,以期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資料亦顯示(如表3),這幾年GCC各國非原油經濟占其國民生產總值成長迅速。
表2 GCC會員國原油依賴度(原油占總出口比例)
表3 GCC會員國實質經濟成長來源(原油 vs.非原油)
雙邊經貿總體概況
回顧過去六年,我國與GCC會員國的雙邊經貿關係確實有相當穩定之進展(詳表4)。除了2001年受到911恐怖事件的影響,導致2002年我國與GCC會員國的雙邊的貿易總額微幅下修之外,其餘各年均呈現相當穩健的成長。尤其是2003年貿易總值成長高達43%,主要原因為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因應國際油價開始攀升,因此我國自GCC會員國進口石油金額上升所致。依據我國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與GCC會員國雙邊的貿易總額共達221億6,266萬美元,較2005年成長36%。其中我國與卡達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貿易成長均超過50%,為53.5%及53.6%。而沙烏地阿拉伯則是六國之中,我國最大貿易夥伴,2006年我國與其之貿易總額共達102億8,991萬美元,占我國與GCC會員國貿易總金額高達46%。其次依序為科威特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06年雙邊貿易總額分別為51億1,649萬美元及42億3,574萬美元,分別占我國與GCC會員國總貿易金額的23%與19%。與2005年的貿易總金額41億1,036萬美元比較,我國與科威特的雙邊貿易成長僅16%,為6國之中成長率最低。
GCC、海灣經濟、台灣貿易、石油輸出、經濟多元化、進出口貿易、能源依賴、產業合作、中東市場、策略聯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