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打通國際行銷脈絡,接軌全球市場——克服產業微利浪潮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打通國際行銷脈絡,接軌全球市場——克服產業微利浪潮

葉懿倫  (2006/05/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5期》

台灣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50多年的快速成長,農業、輕工業、重化工業到資訊電子業,穩定的產業升級帶動我國經濟穩定發展,而國際貿易活動更是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隨著我國加WTO後,我國國際貿易互動日趨活絡,國際貿易活動之重要性亦日漸提高。

根據我國關稅資料2005年的進出口貿易金額達3,710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增8.51%,出口金額高1,894億美元,成長8.84%。相較2001年貿易金額2,301億美元與出口金額1,229億美元的表現,在四年間足足成長1.5倍,且根據主計處之估計,我2006年之貿易總額將可突4,000億美元的大關,且出口金額也將達2,100億美元的關卡,都可明顯看出我國國際貿易的成長。

除了絕對數字的成長外,國際貿易活動的相對重要性與日俱增。一般衡量一國的國際貿易活動重要性,所採行的指標是「貿易依存度」,也就是該國的貿易總額除以該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當一國的貿易總額遠超過該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即表示該國際貿易活動相當活躍、國際貿易的重要性相當高。根據我國近年的貿易依存度變化,即可看2003年以後,我國貿易依存度超100%20042005年更分別達到120%121%(附圖),由數據結果表示我國年度整體進出口貿易總額,是我國年度國內生產毛額1.2倍,且是在近三年大幅成長所致,這樣快速的變化,使我們更應該正視全球化潮流下我國國際貿易策略。
 

   台灣貿易依存度之變化

 

我國國貿對象非以消費市場為主,中間產品比重持續擴大

雖然我國在出口貿易金額數字上或國際貿易程度,一點都不遜於亞洲其他國家,但是從我國出口產品類型觀察,中間產品A類+B類)與機器設備將近八成五,且日趨集中於中間產品B類,也就是我國出口產品是以供消費財或生產財使用之產品為主,意即我國產品日趨邁向零組件之出口。
 

1  我國產業出口貿易產品分世界銀行十大產品分類

另外,在我國投資開放與中國經濟成長的帶動下,中國已成為我國最大出口國家,若合2006年我國對中國與香港地區之出口比重已經高37.8%,金額高693.8億美元。雖然,我國對中國出口金額相當高,但是主要出口項目多為電子零組件、化工紡織原料及鋼鐵等工業原物料,意即我國對中國的出口成長主要來自於台灣對中國投資增加所帶動之國內零組件採購增加,或為中國國內基礎建設所需之重化工業材料,並非對中國消費市場銷售之擴展。

國際行銷品牌管理微利時代國際併購台灣品牌國際拓銷行銷策略國際通路新興市場行銷能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