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溫室氣體排放趨勢與管理政策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溫室氣體排放趨勢與管理政策

呂嘉容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地球上任何區域所排放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所造成影響相同,然而,世界各國排放量占比卻存在很大差異,有些國家和人民所占的排放份額相對大得多,例如中國OECD國家排放量合計即占全球總排放2/3。因此,暸解世界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有助於確立國際間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措施之推動執行。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迅速,溫室氣體排放更是逐年躍升,因此,中國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發展及管理值得我們加以探討研究。以下則針對國際溫室氣體發展情勢、中國溫室氣體發展情勢及管理政策等現況加以說明。


國際溫室氣體發展情勢

(一)國際溫室氣體排放趨勢

根據國際能源總(IEA)世界能源展望評(2008)指出,預估2030年化石能源仍是全球主要初級能源供應來源,成長幅度約84%,由能源使用所排放二氧化碳將增45%1)。依此排放趨勢,推2100年之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將倍增,結果導致溫度上升6。中國、印度與中東地區等國家,合計排放3/4全球能源相CO2排放量,以97%OECD國家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換言之,減緩開發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成為國際間溫室氣體減量之重要課題。

 

1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趨勢

 

(二)中國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關係

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具備雄厚經濟實力,在全球能源需求、貿易,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形成一股重要力量。根IEA(2007)中國選粹報告指出,2000~2006年間,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占全球能源消費45%,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比例更高58%2)。

 

2 2000~2006年世界能源需求與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占比

 

國際上比較各國溫室氣體排放採用指標大多以總排放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密集度與單位能源排放量來分析,IEA(2008)統計資料來看中國與全球各項指標比較(1),以總排放來看,中2006年排放量佔全1/5,十分可觀;若將國家人口數納入考量,可發現人均排放量與全球平均相當。反OECD國家,人口數為全18%,總排放量卻46%,人均排放則為全球均值2.56倍。不過,以排放密集度或單位能源排放來看,可明顯發現中國均大於全球平均水準,主要原因為中國大量依賴煤炭與原油等化石能源,以及能源效率相對先進國家為低。此外,由人均能源總供應指標可發現,中國人均能源服務量僅為全球平均80%,而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卻占全球排放1/5,換言之,改善中國能源結構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為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重要策略。

能源密集度碳排放趨勢可再生能源規劃節能減碳合作清潔發展機制排放密集度能源轉換氣候變遷政策CDM項目中國碳匯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