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從供應鏈管理到零碳綠色經濟:以DHL發展智慧物流為例
吳宥履 (2021/07/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7期》
國際物流在世界貿易與全球供應體系向來扮演重要角色,日前超大貨櫃輪「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短短數日即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足見物流產業對於全球經濟能否順暢運作具有關鍵功能。
衡諸當前國際物流發展,有兩股重要趨勢:首先,是新興科技發展與應用所帶出的數位經濟模式。隨著5G、AI、IoT、機器人、自駕車、電動車、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的快速演進與擴散應用,加以全球COVID-19疫情的持續蔓延,造就了零接觸經濟的崛起,亦加速電子商務、線上線下融合(Online to Offline, O2O)等宅經濟的蓬勃發展。物流作為填補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The last mile delivery),如何在需求快速成長下,使消費者購物體驗能在兼顧防疫與即時到貨下無縫接軌,成功關鍵取決於物流業者能否善用新興科技進行數位轉型。
另一方面,近年極端氣候已開始對各國永續發展帶來挑戰,各國政府對於如何藉由減少碳排,以抑制極端氣候對環境與經濟的衝擊益發重視。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Climate Action Summit)中,來自77個國家和地區的領袖已承諾將在2050年共同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避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運輸排放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每年溫室氣體(包含非二氧化碳)排放有23%來自運輸部門,其中有40%來自貨運物流。因此,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各國透過政策措施實踐淨零碳排放目標時,對於物流產業的碳排規範可能會愈趨嚴格。
疫情蔓延帶動電子商務與數位轉型
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影響,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發生影響,造就了近期電子商務平台營業規模的顯著成長。根據eMarketer的估算(2021/01/03),全球電子商務占零售業份額從2017年的10.4% 上升至2019年14.1%;東南亞國家電子商務市場在2015~2019年間成長了六倍,達到380億美元,預測到2025年將達到1,500億美元。2020年全球零售業總額雖因疫情衝擊下降3%,但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仍成長27.6%,其中拉丁美洲成長36.7%、北美成長31.8%,中歐和東歐成長29.1%、西歐成長26.3%(圖1)。
圖1 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成長率
有鑑於消費者線上購物行為的快速成長,為能更準確掌握消費者偏好與購物習慣,零售業者積極導入數位科技實踐數位轉型,期藉由廣泛蒐集與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大數據,鞏固既有顧客的消費忠誠度;同時,零售業者透過與網路搜尋服務商合作,針對潛在客戶進行廣告精準投放,從而促成B2B2X多元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而在物流端,則因為線上消費模式的愈發興盛,衍生出龐大的物流需求,加以當前各國積極朝向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努力,預料將給物流業者帶來供應鏈管理與數位轉型的雙重挑戰。
智慧物流、零碳經濟、DHL、數位轉型、供應鏈管理、碳排放、綠色經濟、新興科技、電子商務、碳中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