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香港、新加坡與韓國會展產業發展之比較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香港、新加坡與韓國會展產業發展之比較

林美嘉  (2010/02/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2期》

會議展覽產業為一個綜合性服務產業,結合了會議、展覽活動之籌辦服務,以及周邊支持會展活動發生之各項服務業,由於會展產業具備多元整合之特性,能帶動該地區整體服務業發展,並為國家及城市帶來可觀之觀光與經濟效益,近年來逐漸受到亞洲國家普遍之重視。而在國際上會展產業的發展已普遍被認為是評量某一城市繁榮與否的重要指標。

台灣會展產業相較於多數國家,為一個新興產業,有鑑於亞洲國家近年來積極發展會展產業,於會展設備條件之改善、政府資源之支持等方面推陳出新,以藉此爭取到更多國際會展活動,增加外籍人士來本國消費之機會,並創造觀光與經濟效益。

 

台灣、香港、新加坡與韓國會展產業之國際定位

展覽方面,根據全球展覽業協(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UFI)之統計報告2008年台灣全年度總展覽為458,500平方公尺,專業性展覽62場,每展平均攤位面積為7,395平方公尺,為全亞洲第七名。香港全年度總展覽為822,500平方公尺,專業性展覽85場,每展平均攤位面積為9,676平方公尺,為全亞洲第三名。新加坡全年度總展覽為229,250平方公尺,專業性展覽69場,每展平均攤位面積為3,322平方公尺,為全亞洲第九名。韓國全年度總展覽為745,750平方公尺,專業性展覽146場,每展平均攤位面積為5,108平方公尺,為全亞洲第四名。

會議方面,國際會議協(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2009年發表的報告中2008年台灣舉辦的協會型會議79場,為全亞洲第八名。香港的協會型會議數量66場,為全亞洲第九名。新加坡的協會型會議數量118場,為全亞洲第四名。韓國的協會型會議數量169場,為全亞洲第三名。

綜合上述,香港的展覽及韓國的會議在國際上比台灣有較高之定位。細觀香港展覽產業,香港每年都會舉行超100個主要的專業及消費展覽,其10個(1)是亞洲區同類展覽中規模最大的,而17個(2)符合全球展覽業協(UFI)之品質條件,獲UFI批核。韓國的會議產業在國際間表現亮眼,政府積極建設會展設備,使韓國有許多大型會議場地能吸引眾多會展活動赴韓舉辦。


香港會展產業環境介紹

(一)硬體條件

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天然深水港,以中國大陸為發展腹地,擁有便捷的航空網絡與世界各地接軌,為歐美大陸之間重要之轉運站。香港每週60多家航空公司2,400個定期載客航班,從全球155個城市飛抵香港國際機場。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交通便利性逐漸提高,不僅有完善的公路、鐵路及客輪服務直達珠江三角洲,每週更有超810個飛機航班,往來香港及中國大陸主要城市。

香港總共有三個展覽場地,總展覽面積15萬平方公尺。其中香港展覽中(Hong Kong Exhibition Center)因為年代已久,且展覽面積小,故目前香港主要使用亞洲國際博覽(AisaWorld-EXPO)及香港會議展覽中(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此兩個專為舉行大型展覽及會議活動而設計的多功能場地。

會展產業國際會議產業升級交通樞紐獎勵措施會展設施外資招商產業關聯效益國際競爭力亞洲四小龍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