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日本老人住宅產業發展概況
鄭景文 (2005/10/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0期》
真正老化社會即將來到
日本社會目前所面臨的老化速度,是世界其他國家前所未見的,根據日本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2003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31萬人左右,2015年將達到3,277萬人,10年約成長35%,預計至2018年,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達到22%。換句話說,21世紀時,每四個或五個人中便有一位老人,一個真正老化的社會即將來到。
而依據日本總務省2001年調查報告,日本約有95%的老年人口居住在一般住宅,其中以81.5%屬於自有住宅為最高,其次是10.5%的民間出租住宅,以及6.9%的公營出租住宅。然而,單只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即高齡單身者或僅由銀髮夫妻組成的家庭中,約有23%的比例(137萬戶)並無自有住宅,特別是,35%的高齡單身者(84萬戶)屬於租屋族群。而隨著經濟結構、僱用形態與薪資體系的改變,未來租屋而居的高齡者家庭,將與日俱增。
雖然日本於2000年制定「確保高齡者居住安定之法律」,規定浴室、走道加裝手把,並加寬其空間。同時,清除台階之設置,加強緊急救援對話系統,以保障老人居住安全。不過,目前完全具有「扶手」、「無階梯的室內空間」、「可通行輪椅的走廊」等三大無障礙化要素的住宅比率,僅占自有住宅的2.9%,以及出租住宅的2.3%(公營住宅10.3%、公團公社住宅7.0%、民間租屋0.3%)。顯示,未來兼具便利性與安全性的無障礙化老人住宅,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收費式老人住宅發展
日本收費式老人住宅,大約於1945年左右開始出現,然而,當時的收費式老人住宅,即是過去的養老院,就如同今日小型養護老人住宅的民間版,並且還是由厚生年金事業振興團,與簡易保險福祉事業團所設置、經營的公立收費式老人住宅。
之後,私立協榮年金老人住宅雖在1965年於千葉縣流山市設立,但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是於1970年代,主因是當時人口老化趨勢急遽竄升,然而特別養護老人住宅數量不足,加上高齡者對居住環境品質需求的提升。在這背景下,收費式老人住宅成為健康高齡者,享受老年生活的場所,形成一提供膳食及娛樂休閒等服務的共同住宅型態。
於泡沫經濟的1980年代後期開始,收費式老人住宅的興建蔚為風潮,不論建築、鋼鐵、不動產、銀行、人壽保險、商事會社等大企業都紛紛投入此領域,而一般高齡單身者或銀髮夫妻,以入住收費式老人住宅,來享受居家及休閒等服務。當時半數以上老人住宅的入住金約數千萬日圓,其中更有數億日圓的高額住宅產品問世。
日本老人住宅、收費式老人住宅、銀髮住宅、無障礙設計、介護保險制度、高齡社會、住宅安全、看護型住宅、住宅類型多元化、投資放寬政策
分享: